出处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4期21-39,共19页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共引文献12
-
1徐鹏,傅民,杜漪.绵阳市农户可持续生计策略初探——基于游仙镇长明村可持续生计资本整合与应用的案例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3):9-12. 被引量:1
-
2刘应湘,钟玉英.内源型社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再思考[J].长江论坛,2008(3):66-69. 被引量:3
-
3刘晓霞,汪继福.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税务与经济,2008(5):31-34. 被引量:16
-
4黄建伟.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89-95. 被引量:31
-
5镇玲,孙丽丽.城市近郊被征地农户生计变化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06-112. 被引量:8
-
6张科静,丁士军.“土地换保障”背景下的失地农户生计重建——基于江西省九江市的调查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125-129. 被引量:1
-
7苏永伟,陈玉萍,丁士军.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新进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9-85. 被引量:9
-
8陈胜东,孔凡斌.基于生态移民的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与展望[J].鄱阳湖学刊,2016(5):59-71. 被引量:7
-
9颜新国,伍幸妮.我国失地农民福利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3):205-207.
-
10李岩,赵翠霞.失地农民问题研究新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0):5-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78
-
1胡务.汶川大地震致残人员康复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9(6):96-101. 被引量:7
-
2许欣欣.中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演变趋势[J].社会学研究,1999(5):68-76. 被引量:21
-
3曾毅.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1991(2):3-11. 被引量:15
-
4赵丹丹.对家庭定义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3):61-67. 被引量:4
-
5李彩娜,邹泓.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1):115-121. 被引量:51
-
6王道龙,钟秀丽,李茂松,杨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气象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与减灾对策[J].灾害学,2006,21(1):18-22. 被引量:50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
8邓祥征.汶川地震对农业生产影响评估及重灾区农业人口转移安置的建议.人口与发展,2008,(04).
-
9李彩娜,邹泓.亲子间家庭功能的知觉差异及其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30(4):810-813. 被引量:23
-
10杨成钢.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人口学思考.人口与发展,2008,(4):32-34.
引证文献4
-
1陆杰华,肖周燕,薛伟玲.2008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人口研究,2009,33(1):104-112. 被引量:2
-
2李蓉,许卢万珍,王世平,李小麟,豆欣蔓,朱世超.264例汶川地震丧亲者孤独感与其家庭功能的相关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91-993. 被引量:12
-
3傅崇辉,曾序春,汤建,徐胜,史小丽,黄炳锐,王文军.自然灾害的人口影响分析:人口数量和人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J].灾害学,2014,29(3):64-71. 被引量:4
-
4张果,曾永明,王群.“5?12”震后再生育小孩及家庭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震区调查的证据和probit模型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5,34(8):1592-160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0
-
1叶文振,石红梅,陆洋.中国人口学科的发展与挑战[J].人口研究,2009,33(6):13-29. 被引量:9
-
2何丽,王建平,尉玮,谢秋媛,唐苏勤.301名丧亲者哀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6):932-936. 被引量:34
-
3游书秋,杜茜倩,李胜玲,刘国莲,张德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9):1493-1495. 被引量:50
-
4王定玺,李小麟,吴学华,朱仕超.汶川地震伤残人员2年后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4,28(11):3996-4000. 被引量:2
-
5兰建芸,甘桂荣.对丧亲者实施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团体辅导效果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1):90-90. 被引量:2
-
6刘斌志.论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中家庭社会工作理论的运用[J].社会工作,2014(5):31-38. 被引量:2
-
7冯浩琳,陈茜,郭菊红.地震灾后老年人家庭功能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4,28(12):4269-4271. 被引量:2
-
8袁乐欣,周英,唐秋碧,汪国成.香港哀伤辅导的发展及对中国大陆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A),2016,37(2):31-33. 被引量:34
-
9刘样.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自我效能与其家庭功能间的相关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580-1581.
-
10丁传标,赵永琪,陶伟.城市化进程中家屋空间重构的过程、内容与逻辑——以广州珠村为例[J].地理科学,2017,37(9):1326-1336. 被引量:35
-
1赵海平.对海洋开发与沿海人口发展的思考[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17(3):66-70. 被引量:4
-
2心语.心语热线[J].妇女生活,2009,0(8):50-50.
-
3倾听[J].现代妇女,2010(6):4-4.
-
4赵晓.论海洋开发对人口发展的影响[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11):304-305.
-
5朱雨晨.拯救死亡之城[J].中国新闻周刊,2005(4):16-23.
-
6林富瑞,黄钧尧.香港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7(1):35-39.
-
7剑思庭.日本地震祸兮福所伏[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PLC FA),2011(5):24-24.
-
8何平.柳工积极参与四川抗震救灾[J].建筑机械化,2008,29(6):9-9.
-
9刘钊.生死得失[J].电器,2008(6):12-12.
-
10朱盛中.大地震[J].新闻天地(上半月刊),2008(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