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目前学术界关于"后马克思主义"愈发广泛深入的研究思考中,"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学术的一个重要论域。本文拟从学术界关于"后马克思主义"书写形式差异的解释、"后马克思主义"定义域的分歧及对"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直接争论中来综合审视"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作者
史文瑞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处
《理论视野》
CSSCI
2008年第9期33-35,共3页
Theoretical Horizon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关系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张亮.
国内近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评[J]
.哲学动态,2007(2):31-34.
被引量:5
2
陈炳辉.
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J]
.教学与研究,2005(3):33-38.
被引量:9
3
周凡.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上)[J]
.河北学刊,2005,25(1):36-42.
被引量:14
4
孔明安.
“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理论规定[J]
.哲学动态,2004(2):26-30.
被引量:19
5
胡大平.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性探讨[J]
.现代哲学,2004(1):33-41.
被引量:10
6
张一兵.
后马克思思潮不是马克思主义[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40(2):11-14.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曾枝盛.
“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J]
.学术研究,2004(7):53-57.
被引量:22
2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王则译.
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49(1):45-51.
被引量:39
3
孔明安.
论后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基础——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剖析[J]
.哲学研究,2004(7):22-27.
被引量:5
4
P.雷诺兹,张明仓.
后马克思主义是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激进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吗?[J]
.世界哲学,2002(6):56-67.
被引量:22
5
周凡.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上)[J]
.河北学刊,2005,25(1):36-42.
被引量:14
6
周凡.
回答一个问题:何谓后马克思主义?[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72-76.
被引量:16
7
孔明安.
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批判——拉克劳和墨菲的多元激进民主理论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4):19-25.
被引量:13
8
周凡.
论“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4):44-48.
被引量:4
9
周凡.
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策略——国外名家论社会主义之五[J]
.科学社会主义,2005(5):73-78.
被引量:4
10
E Laclau, New Reflection on the Revolution of Our Time, Verso, 1990, p.212.
共引文献
58
1
沈江平.
“后马克思主义”: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检视[J]
.南京社会科学,2021(9):9-17.
被引量:1
2
闫海潮.
近年来国内“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1):30-36.
3
P.雷诺兹,张明仓.
后马克思主义是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激进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吗?[J]
.世界哲学,2002(6):56-67.
被引量:22
4
刘化军.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述评[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18(4):30-33.
被引量:2
5
覃琮,李德.
评拉克劳和墨菲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和重构[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1-6.
被引量:1
6
张一兵.
德里达:不在场幽灵的激进在场——《马克思的幽灵》的文本学解读[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1):86-92.
被引量:11
7
孔明安.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问题评述[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2):26-33.
8
张广智.
二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勃兴[J]
.历史教学问题,2006(5):31-36.
9
曾军.
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5):62-67.
被引量:2
10
张亮.
国内近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评[J]
.哲学动态,2007(2):31-3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0
1
曾枝盛.
“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J]
.学术研究,2004(7):53-57.
被引量:22
2
戴维.麦克莱伦.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1):27-32.
被引量:23
3
[美]斯蒂文·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4
Jean L. Cohen: Class and civil society: the limits of marxian critical theory [ M ]. Amhers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82:2.
5
[美]理查德·D.沃尔夫,史蒂芬-库伦贝格.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C]//李冬梅,译.周凡,李惠斌.后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6
[英]恩思特·拉克劳,查特尔·墨菲.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走向激进民主政治[M].尹树广,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7
Ernesto Laclau. New reflection on the revolution of our time [ M ]. Verso, 1990:201.
8
[加]艾伦·伍德.新社会主义[M].尚庆飞,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58.
9
Laclau Mouffe. 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towards a radical democratic politics [ M ]. Verso, 1985:76.
10
孔明安.
“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理论规定[J]
.哲学动态,2004(2):26-30.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
1
苏碧莲.
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继承和解构[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1):120-124.
1
唐少杰.
社会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23-28.
2
余三定.
中国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异同[J]
.云梦学刊,2009,30(4):20-21.
被引量:2
3
李剑鸣.
从国际学术的维度审视中国当代学术[J]
.云梦学刊,2009,30(4):10-10.
被引量:1
4
耿奖研,路强.
“和合学”的实践与当代中国哲学核心话题——再访张立文教授[J]
.晋阳学刊,2014(5):3-8.
5
郝峰.
“哲学体系与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动态,2000(10):20-21.
6
曲晓红.
“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J]
.黄山学院学报,2007,9(4):66-68.
7
陈学明,卢晓红.
马克思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当代意义的论证[J]
.教学与研究,2001,8(8):40-47.
8
侯子峰,赵芳.
“控制”与“解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视阈[J]
.前沿,2011(17):166-170.
被引量:1
9
彭文.
文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9):4-4.
10
杨方.
西方伦理学与中国传统伦理学之间的形式差异[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6):28-29.
理论视野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