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佛经语言学的研究现况》、《佛经文献语言研究论著目录(1980—2006)》两种文献为线索查阅了相关论著,对二十世纪以来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成果加以综述,以期推动汉译佛经的修辞研究。
作者
曾昭聪
刘玉红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5,共5页
Rhetoric Learning
关键词
汉译佛经
修辞研究
综述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6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1
梁晓虹.
汉译佛经中的“比喻造词”[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2):119-122.
被引量:2
2
骆小所.
略论佛教文化对汉语修辞学的影响[J]
.楚雄师专学报,2001,16(2):1-4.
被引量:4
3
孙昌武.
关于佛典翻译文学的研究[J]
.文学评论,2000(5):12-22.
被引量:12
4
普慧.
天竺佛教语言及其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J]
.人文杂志,2004(1):106-111.
被引量:9
5
陈文杰.
佛典文体形成原因再讨论[J]
.宗教学研究,2001(4):123-128.
被引量:2
6
马红军,卢颖.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翻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6):118-121.
被引量:3
7
徐江.
中国古代翻译的“文”“质”之争[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152-153.
被引量:1
8
陈兰香.
佛教词语中的比喻造词及其美质[J]
.当代修辞学,1999(5):14-15.
被引量:2
9
梁晓虹.
佛典之譬喻[J]
.当代修辞学,1993(1):35-38.
被引量:5
10
陈开勇.
佛教广律套语研究[J]
.河池师专学报,2004,24(1):50-5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56
1
任继愈.
禅宗与中国文化[J]
.社会科学战线,1988(2):81-84.
被引量:12
2
陈顺智.
汉语“四声”之形成与佛经“转读”无关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1):164-167.
被引量:7
3
张景丰.
从中国历史上四次翻译高潮谈翻译理论的发展[J]
.语言与翻译,2002(3):48-51.
被引量:16
4
王思源.
论永明体的格律诗地位[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8-40.
被引量:1
5
戴鸿森.《姜斋诗话笺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6
《大智度论》.《大正藏》册25,页63a.
7
《金明馆丛稿二编》.
8
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4页.
9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M].,..
10
.《弘明集》卷一[A]..《大正大藏经》史传部第52册[C].,.第2·1页.
共引文献
31
1
杨全红.
《法句经序》学习补课[J]
.英语研究,2009,7(4):61-69.
被引量:1
2
普慧.
佛典汉译及汉译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J]
.文艺研究,2005(3):54-61.
被引量:3
3
黎跃进.
东方古代流散文学及其特点[J]
.东方丛刊,2006(2):185-203.
被引量:6
4
刘庆元.
魏晋南北朝佛典翻译的文体取向[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2):125-128.
5
宋海燕.
现代汉语佛源词汇探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9):58-60.
被引量:2
6
袁敏.
关于吴烺生平的一点注记[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1):152-156.
被引量:1
7
毛元晶,何晓华.
和尚之于汉语声韵[J]
.茂名学院学报,2008,18(5):44-48.
8
段泗英.
从修辞学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文明[J]
.文学界(理论版),2011(2):146-147.
9
万兵.
浅析佛经翻译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意境的影响[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5):57-59.
10
王伟强.
论佛教文化对汉语言的影响[J]
.金融教育研究,2006,20(S1):132-134.
同被引文献
27
1
高列过.
中古汉译佛经比喻与三则成语溯源[J]
.西域研究,2009(4):99-102.
被引量:3
2
吴海勇.
汉译佛经四字文体成因刍议[J]
.青海社会科学,1999(4):77-81.
被引量:2
3
陈兰香.
佛教词语中的比喻造词及其美质[J]
.当代修辞学,1999(5):14-15.
被引量:2
4
马国强.
禅宗妙喻漫谈[J]
.当代修辞学,1999(6):24-25.
被引量:1
5
梁晓虹.
汉译佛经中的“比喻造词”[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3(2):119-122.
被引量:2
6
陈文杰.
佛典文体形成原因再讨论[J]
.宗教学研究,2001(4):123-128.
被引量:2
7
刘亚猛.
当代西方修辞学科建设:迷惘与希望[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7.
被引量:13
8
王郦玉.
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初探[J]
.宗教学研究,2005(3):153-155.
被引量:4
9
王艳玲.
浅谈语言的宗教色彩及其修辞作用[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59-61.
被引量:1
10
江傲霜.
佛经词语研究现状综述[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59-6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李泓实.
试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修辞方法的运用[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1):323-323.
2
王彩丽,袁影.
当代汉译佛典修辞研究考察——兼论佛教修辞研究的对象、步骤与方法[J]
.外国语言文学,2013,30(3):153-15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科,解学花.
西方修辞批评研究20年[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38(5):34-44.
被引量:4
2
蔡超.
《曹溪大师传》日译本的阐释学解析[J]
.西部学刊,2022(5):152-156.
1
徐朝红.
中古汉语并列连词“并”的发展演变[J]
.语言研究,2007,27(4):7-10.
被引量:6
2
杜萍,傅保良.
关于佛经文献《贤愚经》中“颜色”“妻子”等词语演变的分析[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12-16.
3
姚凯南.
儿童智力研究现况简介[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2):104-106.
被引量:28
4
周福.
《庄子·齐物论》的哲学修辞研究[J]
.商,2014(17):60-60.
5
谢晖.
法治预设与设问修辞---制度性修辞研究之三[J]
.文史哲,2014(2):154-163.
被引量:2
6
鞠彩萍,朱文夫.
试析《祖堂集》中用于主谓之间的“而”[J]
.天中学刊,2010,25(3):99-102.
7
张烨.
东汉支谶译经新词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92-94.
8
牛丽亚.
《过去现在因果经》语气副词使用情况考察[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4):172-177.
9
侯立睿.
佛经文献的语料价值——以“玄黄”一词为例[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2):96-98.
10
井海明,谭好哲.
修辞观念研究的新视角、新突破--评谭善明等新著《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变奏》[J]
.山东社会科学,2014(6).
修辞学习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