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一帧与大学学习气氛不相谐调的风景,面对这种新型失范行为,我们在看到形成这种不良风气的教育体制、社会风气影响等原因外,在个体层面,学生个体与讲授知识的教师个体有何特殊而直接的原因呢我们将着重从个体层面来分析与探究逃课尤其是"隐性逃课"发生的内在的深刻原因,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
吴丽华
卢森林
机构地区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出处
《老区建设》
2008年第12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大学生
失范行为
隐性逃课
对策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9
参考文献
4
1
张建兴.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反思[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5):97-98.
被引量:26
2
吴淑娟,李凯.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动因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4):113-116.
被引量:36
3
毛宗良.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52-153.
被引量:44
4
陈刚.
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动力分析及对策[J]
.中国青年研究,2005(8):84-88.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张进辅.
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2):26-30.
被引量:66
2
柯羽.
高校学生逃课行为的理性思考[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7(3):117-119.
被引量:13
3
周琦.
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1(3):16-17.
被引量:122
4
毛宗良.
浅析我国高校就业的市场营销策略[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4):228-229.
被引量:9
5
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P202、217.
6
王守恒,查晓虎.教育学教程[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7
李秀林.人的全面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8
黄雅静.大学生自卑感及其与自我归因、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9
株燕良轼.创新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2
10
王爱平,李继宏.
对大学生浮躁现象的分析及教育对策[J]
.北京教育(高教),2003(1):33-3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27
1
万永坤,章新.
对玉溪师范学院化学双语教学的回顾和反思[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2):35-38.
被引量:4
2
孙传良.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以小于典型个案为例[J]
.高校辅导员,2011(2):64-68.
3
Bottom Up与Top Down[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2):34-34.
4
康有金,李润伟,柯可.
武汉高校大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报告[J]
.文学教育(中),2010(1):60-61.
被引量:7
5
王少岩.
高职院校学生旷课现象的透视分析与对策[J]
.今日科苑,2007(6):105-105.
6
戚萍,朱杰,杨威,王晓.
大学课堂教学模式与大学生成长[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251-251.
被引量:4
7
黄时华,王苑芮,潘少梅.
广州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逃课现状的调查分析[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6):534-536.
被引量:13
8
薛春荣,侯海虹.
如何让大学课堂不再受“冷落”[J]
.中国市场,2007(39):136-137.
9
邱雅敏.
对高职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调查与分析[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19(4):71-74.
被引量:5
10
高宏亮,傅明冲.
大学生逃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
.中国林业教育,2008,26(1):46-50.
被引量:25
同被引文献
46
1
谢华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逃课对策探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2):193-195.
被引量:6
2
程芳玲,杨百勤.
大学生逃课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
.中国轻工教育,2004,7(4):41-42.
被引量:29
3
尹海燕.
大学生逃课和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S2):30-35.
被引量:24
4
赵南.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的调查探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4):293-294.
被引量:4
5
王虹,祝冰岩.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运用[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1):131-132.
被引量:2
6
李丽.
对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再认识[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21(3):10-12.
被引量:58
7
黄彬.
大学生逃课的社会成因及矫治[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25(5):112-117.
被引量:25
8
周琦.
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1(3):16-17.
被引量:122
9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被引量:3137
10
陈刚.
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动力分析及对策[J]
.中国青年研究,2005(8):84-88.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13
1
秦谦.
职业院校思政课“低头族、手机党”现象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20(49):31-31.
被引量:2
2
韩苗,陈红雅,李楠,王立杰,石佳,刘立,靳秀伟,刘佳.
大三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分析——以河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9):164-169.
被引量:2
3
钱沿,王海鹰.
系统论视角下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5):776-777.
被引量:9
4
马其平,童媛媛.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成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
.管理观察,2010,0(25):112-113.
被引量:4
5
曾红,黎光明,温海英,黄文庚.
大学生隐性逃课与人格特征及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7):793-794.
被引量:24
6
刘新华.
大学生的“隐性逃课”现象与课堂秩序建设研究[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1(6):91-93.
被引量:6
7
项丽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多元化探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59-60.
8
汤伟娜.
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动因研究综述[J]
.考试周刊,2013(39):169-170.
被引量:5
9
郭亚培.
民族预科生英语听说课堂“隐性逃课”现象及对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9):77-78.
10
郑源彩,张文艳,曾令明.
高校课堂管理中的育人机制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20):171-172.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商海岩.
在线平台学习中教师的激励对策研究[J]
.内蒙古教育,2021(20):19-23.
被引量:2
2
钱金华.
互联网视角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讨——以高校低头族现象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0):1-3.
被引量:2
3
禤倩丝,刘冠希,史文静,张雪琴.
浅谈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对策[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0(5):114-118.
被引量:9
4
孙菊如,刘建芹.
大学生自身是导致“隐性逃课”的又一主因[J]
.文教资料,2010(3):232-233.
5
薄运玲.
大学生厌学现象研究综述[J]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73-74.
被引量:6
6
苏晨佳.
大学生“隐性逃课”问题分析[J]
.文教资料,2011(25):225-226.
被引量:6
7
薛焕斌.
基于风险决策模型的逃课分析与对策[J]
.时代教育,2012(5):96-97.
8
刘秀艳.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分析[J]
.大学教育,2012(6):37-38.
被引量:9
9
李侠.
公安院校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公安教育,2013(3):54-57.
被引量:4
10
汤伟娜.
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动因研究综述[J]
.考试周刊,2013(39):169-170.
被引量:5
1
井文.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及对策研究[J]
.中华少年,2016,0(15):249-250.
2
张玉红.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成因及对策研究[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2):116-118.
被引量:1
3
赵娜.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29(1):53-54.
被引量:12
4
朱毕飞.
探究大学生上课“形在而神不在”的原因——对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的综述[J]
.青年与社会(下),2013(2):149-150.
被引量:1
5
朱钰.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调查研究[J]
.读天下,2016,0(11):12-12.
6
张艳明,吕红飞.
赤峰学院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调查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1):258-261.
7
范媛媛.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9):79-80.
被引量:4
8
刘建芹,孙菊如.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新思考[J]
.邢台学院学报,2010,25(3):91-93.
被引量:9
9
刘熠,覃杨洋,唐晨皓.
大学生隐性逃课的调查研究-以南宁市高校为例[J]
.俪人(教师),2015,0(21):255-257.
10
马倩.
新升本科院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的调查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63-63.
被引量:2
老区建设
2008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