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国有大米加工企业如何走向市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大米加工企业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湖南省永州市18个国有大米加工厂最高年产量达到13.35万吨,年利润355万元。那时的企业,只管围绕主管部门的“指挥棒”转,毫无后顾之忧和“自我思维”能力。1993年粮食价格和经营全面放开以后,国有大米加工企业的加工计划被取消,加上小型组合米机的大发展,致使国有米厂加工量锐减,效益严重滑坡。仅以永州市冷水滩虎岩粮库五一米厂为例,该厂最初设计年加工能力为3万吨,在计划经济年代,生产满负荷运转,最高年产大米达到4.35万吨,年利润达到149万元。自1993年全面放开粮价后,指令性生产任务没有了,全靠自己找米下锅,自找销售市场,因此,生产量逐年减少,
作者 蒋兆麟
出处 《中国商办工业》 1997年第9期30-31,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