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
被引量:
2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西方环境美学与中国生态美学有着基本共同的文化立场,而且西方环境美学是中国生态美学建设发展的重要参照与资源。虽然两者在产生的历史、社会背景、字意、哲学内涵与传统文化继承上还是有着某些差异.但两者的联合与互补能够促进当代美学的建设发展。
作者
曾繁仁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2008年第9期61-63,共3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基金
教育部基地项目“文艺美学学术史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环境关学
生态中心
生态人文主义
参与美学
分类号
B834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06
同被引文献
213
引证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07
参考文献
6
1
瑟帕玛.环境之美.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221,280,136,36,41,44
2
卡尔松.环境美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7,109.
3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M].张敏,周雨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
陈望衡.生态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5.
共引文献
706
1
刘怡然,商丽英.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性思考[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17(4):23-24.
被引量:2
2
董晓蕾.
试析马克思社会形态范畴形成的历史进程[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56-59.
3
黄一诚.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更高程度的解放[J]
.改革与战略,2007,23(8):136-139.
被引量:1
4
盛国荣.
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6-32.
被引量:2
5
宋一.
把握四个关键 推进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29(1):8-11.
6
邝福光.
低熵社会:和谐社会的哲学本质和依据[J]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2):60-64.
被引量:1
7
周瑜,刘红莉.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之我见[J]
.科教文汇,2007(17):26-26.
被引量:3
8
邹智贤.
传统集体主义话语述评[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97-99.
被引量:1
9
宋一.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J]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6):32-34.
10
尹世杰.
关于奢侈消费的几个问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2):14-19.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213
1
曾繁仁.
人类掠夺自然的悲剧警示:小说《白鲸》重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22-29.
被引量:6
2
陈望衡.
环境美学的兴起[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80-83.
被引量:21
3
刘清平,王希.
环境审美:科学认知还是情感参与?——从两种环境审美观看中西哲学自然观的整合[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3):84-87.
被引量:3
4
曾繁仁.
探讨美育与脑科学关系,实现美育学科突破[J]
.闽江学院学报,2001,22(4):69-72.
被引量:3
5
李珺平.
寻绎摹仿说在古希腊起承转合的哲学轨迹[J]
.外国文学评论,1999(4):16-21.
被引量:9
6
曾繁仁.
论美育的现代意义[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7-31.
被引量:46
7
陈育宁.
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述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86(2):69-82.
被引量:30
8
史念海.
司马迁规划的农牧地区分界线在黄土高原上的推移及其影响[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14(2):7-36.
被引量:17
9
朱光潜.
美必然是意识形态性的——答李泽厚洪毅然两同志[J]
.学术月刊,1958,2(1):51-56.
被引量:9
10
李欣复.
论环境美学[J]
.人文杂志,1993(1):104-11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3
1
曾繁仁,刘艳芬.
建设富有中国文化元素与中国文化之根的生态美学——曾繁仁教授访谈[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4):239-250.
2
程相占.
生态美学构建与学术自信之建立[J]
.文艺理论研究,2015(1):50-55.
被引量:6
3
贺天忠.
论“巴黎手稿”三大中国化解读的美学底蕴[J]
.孝感学院学报,2011,31(1):32-38.
被引量:2
4
张冰.
生活论与生态美学——关于艺术的终结命题[J]
.文艺争鸣,2011(3):108-111.
被引量:4
5
王燚.
近十年来国内环境美学研究述评[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3):57-66.
被引量:2
6
邓军海.
勿让生态美学成为民族主义之张本[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8-15.
被引量:4
7
杨建刚.
建设性后现代视域中的生态美学建构及其意义[J]
.学术研究,2012(8):127-134.
被引量:1
8
苗元华.
艺术教育中的生态美学观及其实现[J]
.当代教育科学,2012(16):49-51.
被引量:2
9
朱军利,祁海文.
曾繁仁的“美学之思”35年[J]
.东岳论丛,2012,33(9):71-75.
被引量:4
10
程相占.
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J]
.学术研究,2013(1):122-131.
被引量:44
二级引证文献
107
1
程相占,刘夕琛.
生态美学:直面生态危机的关怀美学——程相占教授访谈[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4):251-262.
2
陈凌霄.
在当代语境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2020年美学发展态势评析[J]
.中国文学批评,2021(1):149-156.
3
姚松.
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道家生态思想的演进研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93-101.
被引量:1
4
常如瑜.
生态美学在美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中的应用[J]
.学园,2022,15(10):13-15.
被引量:1
5
程相占,孙美娟.
中国生态美学发展状况及其话语建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程相占访谈[J]
.社会科学家,2019,0(10):3-7.
被引量:3
6
贾丽丽,韩蕾.
美学思想下亳州城市人文景观研究[J]
.明日风尚,2019,0(24):173-173.
7
李广寒.
《画语录》术语的“生生”译解[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6):83-87.
8
周思钊.
论程相占对艾伦·卡尔森环境美学思想的借鉴与转化——兼评史建成对程相占的批评[J]
.华中学术,2022(3):32-40.
9
程相占.
生态美学构建与学术自信之建立[J]
.文艺理论研究,2015(1):50-55.
被引量:6
10
柳翠嫦.
“艺术终结论”——现状与思考[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32(3):9-15.
1
童鹰.
从可持续发展看佛教的生态人文主义意识[J]
.佛学研究,2002(0):15-18.
被引量:3
2
佘正荣.
走向“生态人文主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8):41-45.
被引量:14
3
王恩超.
生态中心论的伦理探析-由“老虎吃人怎么办?”引发的思考[J]
.中国文房四宝,2013(7):424-424.
4
曾繁仁.
西方20世纪环境美学述评[J]
.社会科学战线,2009(2):229-235.
被引量:9
5
王娅.
现代生态人文主义理论溯源——先秦道家自然人文主义思想浅析[J]
.前沿,2013(19):191-195.
6
廖建荣.
中国环境美学:萌芽、建构与突破[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2-14.
被引量:2
7
高树博.
审美无利害性与参与美学[J]
.哲学动态,2011(10):95-100.
被引量:6
8
艾伦·卡尔森,赵卿,程相占.
生态美学在环境美学中的位置[J]
.求是学刊,2015,42(1):115-119.
被引量:9
9
杜满庆.
论生态中心平等主义思想与环境保护模式创新[J]
.职业时空,2007,3(02X):21-22.
10
刘延福.
荀子的生态美学智慧[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2):50-54.
被引量:1
探索与争鸣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