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犯罪概念之反思——以方法论为视角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无论是在刑法学还是在犯罪学领域,都存在着对犯罪概念的不同定义的争论,这些争论影响了犯罪理论本身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定义和研究方法紧密相连,两者相互决定,共同构成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框架或"范式"。从刑法学和犯罪学学科范式的不同方法论准则出发,刑法学的犯罪概念应予以形式化的界定,犯罪学的犯罪概念应予以实质化的界定。
作者
黄小英
机构地区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系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04-208,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犯罪概念
刑法学
犯罪学
分类号
D924.1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4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244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6
1
夏勇.
犯罪本质特征新论[J]
.法学研究,2001,23(6):3-21.
被引量:37
2
储槐植,张永红.
善待社会危害性观念——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说起[J]
.法学研究,2002,24(3):87-99.
被引量:171
3
王世洲.
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J]
.法学研究,1998,20(5):116-125.
被引量:64
4
樊文.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1):26-28.
被引量:127
5
陈兴良.
社会危害性理论: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J]
.中国法学,2006(4):3-17.
被引量:138
6
康树华.犯罪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594-600.
7
刘广三.
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J]
.法学研究,1998,20(2):83-90.
被引量:25
8
张远煌.犯罪学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9
[美]托马斯·库恩 金吾伦 胡新和 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8,159,10.
10
王牧.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J]
.中国法学,2004(1):130-141.
被引量:44
二级参考文献
64
1
张远煌.
犯罪理念之确立—犯罪概念的刑法学与犯罪学比较分析[J]
.中国法学,1999(3):127-135.
被引量:25
2
王世洲.
中国刑法理论中犯罪概念的双重结构和功能[J]
.法学研究,1998,20(5):116-125.
被引量:64
3
王牧.
学科建设与犯罪学的完善[J]
.法学研究,1998,20(5):126-140.
被引量:53
4
陈忠林.
从外在形式到内在价值的追求──论罪刑法定原则蕴含的价值冲突及我国刑法应有的立法选择[J]
.现代法学,1997,19(1):30-40.
被引量:47
5
李立众,柯赛龙.
为现行犯罪概念辩护[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2):54-61.
被引量:31
6
陈兴良,刘树德.
犯罪概念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辨正[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6):92-101.
被引量:44
7
樊文.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1):26-28.
被引量:127
8
李立众,李晓龙.
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统一─—与樊文先生商榷[J]
.政法论丛,1998(6):3-6.
被引量:25
9
高铭暄,陈兴良.
挑战与机遇:面对市场经济的刑法学研究[J]
.中国法学,1993(6):20-30.
被引量:33
10
曾宪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学科学体系的设想[J]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4(1):21-30.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244
1
曲新久.
刑法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的本质把握——兼评实质解释论与形式解释论之争[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4):99-110.
被引量:3
2
童德华.
刑事合规司法效果的厘定及其刑法证成[J]
.政治与法律,2023(2):63-76.
被引量:9
3
刘科.
司法解释中的但书规范:性质、识别方法与完善思路[J]
.政治与法律,2023(1):81-96.
被引量:6
4
夏伟.
论外围犯罪的穿透性治理[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5):55-71.
被引量:3
5
夏伟.
“但书”出罪运行机制实证研究[J]
.中国法学,2023(4):240-262.
被引量:13
6
刘明祥.
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及其完善路径[J]
.政法论坛,2023,41(3):81-94.
被引量:1
7
冯文杰.
以刑制罪的法理与规范分析[J]
.量刑研究,2019(1):85-114.
被引量:1
8
段阳伟.
“量的构成要件”独立性地位之提倡[J]
.刑事法评论,2019(1):77-92.
被引量:1
9
柳洁,彭永雄,曾城.
流量造假行为刑法规制的合理性判断[J]
.社会科学家,2022(11):121-128.
10
付倩.
行政前置认定的刑事司法适用:困境、误区与出路[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9(2):261-27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1
1
刘朝阳.
对聊天室性爱的犯罪社会学分析[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3,15(6):87-91.
被引量:2
2
陈兴良.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J]
.中国法学,1999(6):113-121.
被引量:41
3
隋光伟.
群体犯罪现象范畴述议──现代犯罪社会学的犯罪概念、原因及方法[J]
.当代法学,1996,10(4):46-49.
被引量:2
4
罗大华.
犯罪心理学方法论(下)[J]
.政法论坛,1992,10(2):49-51.
被引量:1
5
宋浩波.
犯罪经济学理论在刑事立法中的作用[J]
.法学杂志,1994,15(6):5-6.
被引量:1
6
戴宜生.
关于犯罪研究“方法论”的问题[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1):4-9.
被引量:1
7
王发曾.
城市犯罪中的非公共空间盲区及其综合治理[J]
.人文地理,2002,17(4):1-5.
被引量:17
8
王牧.
根基性的错误:对犯罪学理论前提的质疑[J]
.中国法学,2002(5):118-128.
被引量:35
9
王利荣.
犯罪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困境[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5):82-86.
被引量:8
10
卫磊.
穿行于价值与事实之间——犯罪学的本体反思与范式演进[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3):97-10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周奕澄.
近二十余年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之流变与反思[J]
.犯罪研究,2020(3):57-6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夏一巍,罗霞.
犯罪学研究中量化分析方法的使用:现状、问题与建议[J]
.犯罪研究,2023(1):52-66.
被引量:2
2
张婧,魏彤.
2020年犯罪学研究的新进展[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21(1):28-36.
3
李映男,代孟良.
我国环境犯罪学研究回顾与思考--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分析[J]
.犯罪研究,2020(6):76-94.
被引量:4
4
王瑞山.
2020年我国犯罪学研究述评[J]
.犯罪研究,2021(2):30-49.
被引量:4
5
曹文慧.
犯罪学教学改革的“实证迷思”及其超越[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45(6):75-80.
1
焦洪涛,饶传平.
论理论科技法学研究的10个转向[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7):17-18.
被引量:1
2
浦增平.
肖像权保护模式的比较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2,14(4):37-43.
被引量:4
3
葛利娜.
法治反腐的思维框架与实践方式[J]
.人民检察,2016,0(5):68-70.
被引量:2
4
董春岭:美国“再平衡”战略得不偿失[J]
.求是,2014(18):64-64.
5
吕嘉.
中国政治学需要自己的学科范式[J]
.学习与探索,2008(6):94-97.
被引量:6
6
胡楚东.
思想发展机制与思想解放机制简论[J]
.江汉论坛,1997(10):43-46.
7
沈明.
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把握政风建设——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心得[J]
.税收科技,2003,0(10):8-9.
8
曾锡环.
论政策科学的学科理论建构[J]
.中国行政管理,1999(12):39-42.
被引量:1
9
郭智勇.
一次真正的学科穿越之旅——评金林南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143-144.
10
肖耿.
政府给力市场的思维框架[J]
.人民论坛,2013(20):33-34.
江西社会科学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