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尼采的“超人”与中国反现代性思想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中国文化思想中的尼采有三副面孔:反抗现代性的"超人"、批判旧传统的"偶像破坏者"、人生艺术化的诗哲。本文讨论第一个方面。首先概括中国知识人对尼采"超人"所作的个人主义理解,然后分析王国维和鲁迅的在诠释尼采中所提出的"非物质"、"重个人"的文化重建纲领,最后以"群众"观为核心简要评论鲁迅尼采观的得失。
作者
单世联
机构地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110,共8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尼采
反现代性
文明批判
群众
分类号
B516.47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1
雁冰(茅盾).《尼采的学说》(1920).成芳编.《我看尼采--中国学者论尼采(1949年前)》(简称《我看尼采》).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3-114页.
2
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1902).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47页.
3
李大钊.《介绍哲人尼杰》(1916年8月22日).《李大钊文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88页.
4
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革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场危机》.《现实感》.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203,212页
5
章太炎.《答铁铮》(1907年).《章太炎全集》第4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74-375页.
6
王国维.《尼采氏之教育观》(1904年3月).佛雏校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74,177-179页.
7
理查德·沃林.《海德格尔的弟子》.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91页.
8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鲁迅全集》第1卷第51、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9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A]..《鲁迅全集》1卷[C].,.57页.
10
孙隆基.《“世纪末”的鲁迅》.《历史学家的经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1页.
共引文献
32
1
王嘉良.
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学意义[J]
.文学评论,2002(3):120-128.
被引量:2
2
姜红.
“人”的发现与遮蔽——“五四”新闻传播未完成的启蒙使命[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1(3):50-56.
被引量:4
3
崔云伟.
现实的·审美的·哲学的——鲁迅与表现主义的同路人凯绥·珂勒惠支[J]
.鲁迅研究月刊,2006(7):57-63.
被引量:4
4
李蓉.
“无词的言语”——论《野草》的身体言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3):201-221.
被引量:4
5
李怡.
“个人”的理念与“自我”的意识——留日中国学人的关键词[J]
.江汉论坛,2007(9):73-79.
6
谢昭新,方岩.
1918年的鲁迅思想与文学革命之关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3):89-98.
被引量:1
7
刘慧梅,黄健.
儒家德性伦理与中国休闲伦理建设[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4):30-36.
被引量:4
8
张瑞英.
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小说生命主题[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96-101.
被引量:2
9
赵献涛.
鲁迅杂文外来词之管窥[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2):168-174.
被引量:1
10
黄曼君.
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古代文学资源[J]
.中国社会科学,2009(4):174-18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2
1
鲁迅.三闲集·“醉眼”中的朦胧[A].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
鲁迅.两地书[A].鲁迅全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1.
3
鲁迅.野草·影的告别[A].鲁迅全集:第2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69.
4
福科.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M].刘北成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5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
弗兰克.生活在先,哲学在后[A].人与世界的割裂[C].徐凤林,李昭时译.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
7
以赛亚·柏林.浪漫主义的根源[M].吕梁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8.
8
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A].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9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A].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0
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引证文献
1
1
傅金祥.
鲁迅的“第三样时代”:一种无名而精确的表达式[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10):57-59.
1
白刚,张荣艳.
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现代性问题研究述评[J]
.教学与研究,2006(5):37-45.
被引量:3
2
肖中云.
老子哲学的现实批判及意义[J]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40-42.
3
刘莘.
文明批判:卢梭与启蒙运动[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9-36.
被引量:8
4
乔瑞华.
关于尼采超人的超越性问题[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6(11):60-61.
5
任忠英.
文明批判的已往与未来[J]
.理论导刊,2005(10):28-30.
被引量:1
6
王南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期发展与批判传统的复兴[J]
.学术月刊,1995,27(10):19-23.
被引量:3
7
龚鹏程.
生活儒学的新路向[J]
.文化学刊,2009(1):132-132.
被引量:3
8
孔令洁.
尼采超人之道的实现及其意义——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依据[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5):10-13.
被引量:1
9
曾卉.
浅析尼采的“超人”真义[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3):62-62.
10
吕微.
顾颉刚:作为现象学者的神话学家[J]
.民间文化论坛,2005(2):3-4.
被引量:9
广东社会科学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