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动机的善良与装置的不当——《中国人气质》的正误及其与启蒙和民族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人的素质》以西方人的立场与观点,对中国社会与民众身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与描述。揭示和描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同时,也对积极价值有所阐发。此书的中国观察有正读也有误读,但近现代立志改造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此书却普遍误读,表现出某种"自我殖民主义"倾向。本文分析了这种倾向产生的原因,并论述了此书与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启蒙主义思潮的关系。
作者
逄增玉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1-137,共7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西方视点
中国国民性
民族主义
启蒙主义
关系
分类号
I106.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美]明恩溥.《中国人素质》.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第283,123,205,205,206,34,139,83,103,284页.
2
逄增玉.中国现代作家和文学的忧患意识与进化论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3
傅光明.
论口述历史[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6):37-43.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79,288,315,316.
2
唐德刚.史学与文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英]保尔·汤普逊著.过去的声音:口述史[M].覃方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5
杨祥银.当代美国的口述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
杨念群.新史学(上卷)序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德]蒙森.谈谈如何培养历史学者[C].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
[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C].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
谢泳.国内口述历史近作一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0
[英]布莱德雷.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C].何兆.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共引文献
18
1
陈红旗.
论二十年代中期左翼知识分子的精神选择[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2):309-312.
2
田士威,王会.
从媒介角度解读网络文学的快餐性[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114-117.
被引量:3
3
胡友峰.
文学理论:当前危机及其应对方式[J]
.广东社会科学,2008(6):143-148.
被引量:1
4
龚云普.
历史应该如此还原:论辩证思维在口述史中的运用[J]
.前沿,2010(3):188-192.
被引量:2
5
马跃敏.
文学进化观与中国近代文学转型的内在机制[J]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6):64-67.
6
冯晓华.
对于口述史的理解综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21):127-130.
被引量:8
7
魏少华.
“口述历史”与《我的抗战》采访呈现的得失[J]
.新闻界,2013(17):51-55.
被引量:3
8
李美荣,李珍梅.
口述史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
.沧桑,2013(5):98-101.
被引量:2
9
薛中军,肖国栋.
张艺谋影片女性意识浅议[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3-88.
被引量:6
10
张艳梅.
论中国现代诗人的人格危机与人格重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78-84.
同被引文献
3
1
陈冲.
《中国人的气质》对近代中国国民性研究的影响[J]
.华章(初中读写),2008(16):27-27.
被引量:1
2
孔维民.
论中国人的爱面子心理[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107-111.
被引量:2
3
吴艺苑.
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学——读《中国人》和《支那人的气质》有感[J]
.文学界(理论版),2010(4):27-2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何丽娟.
你是多地道的中国人——我看《中国人的气质》[J]
.北方文学(下),2011(9):9-9.
1
英溪.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人气质》中译本[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4):71-71.
2
缪增位.
关于网络文学积极价值的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96-97.
被引量:4
3
唐筱琳.
从“三言二拍”看晚明“爱情观”的变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1-112.
被引量:1
4
李广生.
“从来如此,便对么?”的哲学底蕴[J]
.鲁迅研究月刊,1996(10):21-27.
5
杨恒.
浅议阿Q的精神胜利法[J]
.文学教育(中),2015,0(11):142-142.
被引量:1
6
王翠荣,关群.
苦涩的记忆 真诚的悲悯——解析萧红的《呼兰河传》[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23-124.
被引量:1
7
陈友军,刘晓玲.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3):51-54.
被引量:1
8
王建青.
审视中的北京文化——重读《四世同堂》[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16-17.
9
张秀琴.
论萧红对鲁迅传统的继承[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1,24(6):618-623.
被引量:2
10
王红玉.
“顾影不自怜”的悲剧——试论《阿Q正传》的国民性批判[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9):78-79.
广东社会科学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