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目的性限缩与空缺刑法规范的创造性适用——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创造,与法律发现一样,也是法官开展其司法工作的必要前提。构成要件规范事实与具体案件事实之间无法实现正常对接而使刑法规范呈现出的规范空缺,需要运用目的性限缩手段进行填补,以完成对空缺刑法规范的创造性适用。
作者 张心向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8年第9期14-21,共8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美]卡多佐著,苏力译.《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5页,第105页,第45页.
  • 2[日]小野清一郎著 王泰译.《犯罪构成要件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 3[德]卡尔·拉伦茨著 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M].商务印书馆,2003版.第258页.
  • 4杨仁寿著.《法学方法沦》,中围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 5刘艳红.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之提倡[J].环球法律评论,2003,25(128):290-295. 被引量:11
  • 6[日]福田平 大仁 李乔译.《日本刑法总论讲义》[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页.
  • 7刘艳红.论大陆法系违法性判断理论的缺陷及弥补[J].法商研究,2001,18(4):89-98. 被引量:15
  • 8刘荣庆,陈彦,孙水根.“吵架了,就可以不管妻子了吗?”,载《检察日报》2002年4月30日,第7版.
  • 9刘士心.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问题研究[J].法商研究,2004,21(3):109-116. 被引量:26
  • 10[日]日高义博著.《不作为犯的理论》,王树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1~92页.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陈兴良.犯罪不作为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5):47-55. 被引量:37
  • 2李学同.论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J].法学评论,1991,9(4):57-59. 被引量:61
  • 3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 4[法]卡斯东·斯特法尼 罗结诊译.《法国刑法总论精义》[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25页.
  • 5[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 托马斯·魏根特 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727页,第720页.
  • 6李晓龙.《论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之来源》[A].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5卷[C].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第112页,第52页.
  • 7曲新久.《论间接故意之不纯正不作为犯》[A].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3卷[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3页.
  • 8黄常仁.《刑法总论》(下册)[M].台湾汉兴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5页.
  • 9洪福增.《刑法理论之基础》[M].台湾刑事法杂志社,1978年版.第197页,第199页.
  • 10[日]日高义博 王树平译.《不作为犯的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共引文献162

同被引文献115

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