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目的性限缩与空缺刑法规范的创造性适用——以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为分析视角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创造,与法律发现一样,也是法官开展其司法工作的必要前提。构成要件规范事实与具体案件事实之间无法实现正常对接而使刑法规范呈现出的规范空缺,需要运用目的性限缩手段进行填补,以完成对空缺刑法规范的创造性适用。
作者
张心向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2008年第9期14-21,共8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关键词
空缺刑法规范
目的性限缩
创造性适用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62
同被引文献
11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2
参考文献
14
1
[美]卡多佐著,苏力译.《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5页,第105页,第45页.
2
[日]小野清一郎著 王泰译.《犯罪构成要件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3
[德]卡尔·拉伦茨著 陈爱娥译.《法学方法论》[M].商务印书馆,2003版.第258页.
4
杨仁寿著.《法学方法沦》,中围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页.
5
刘艳红.
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之提倡[J]
.环球法律评论,2003,25(128):290-295.
被引量:11
6
[日]福田平 大仁 李乔译.《日本刑法总论讲义》[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页.
7
刘艳红.
论大陆法系违法性判断理论的缺陷及弥补[J]
.法商研究,2001,18(4):89-98.
被引量:15
8
刘荣庆,陈彦,孙水根.“吵架了,就可以不管妻子了吗?”,载《检察日报》2002年4月30日,第7版.
9
刘士心.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问题研究[J]
.法商研究,2004,21(3):109-116.
被引量:26
10
[日]日高义博著.《不作为犯的理论》,王树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1~92页.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陈兴良.
犯罪不作为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5(5):47-55.
被引量:37
2
李学同.
论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J]
.法学评论,1991,9(4):57-59.
被引量:61
3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页.
4
[法]卡斯东·斯特法尼 罗结诊译.《法国刑法总论精义》[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25页.
5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 托马斯·魏根特 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727页,第720页.
6
李晓龙.《论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之来源》[A].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5卷[C].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第112页,第52页.
7
曲新久.《论间接故意之不纯正不作为犯》[A].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3卷[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3页.
8
黄常仁.《刑法总论》(下册)[M].台湾汉兴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5页.
9
洪福增.《刑法理论之基础》[M].台湾刑事法杂志社,1978年版.第197页,第199页.
10
[日]日高义博 王树平译.《不作为犯的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共引文献
162
1
俞小海.
刑法同类解释规则司法适用的法理与路径[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2(2):173-219.
2
项佳航.
论构成要件要素的规范属性[J]
.刑事法评论,2022(1):288-308.
3
刘艳红.
论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类型及其适用[J]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9(3):52-61.
被引量:18
4
高铭暄,赵秉志,许成磊.
2001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2(1):32-40.
5
向明华.
关于法律解释学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J]
.求索,2004(11):132-135.
被引量:4
6
刘艳红.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J]
.政治与法律,2003(1):42-49.
被引量:8
7
余军.
法律责任概念的双元价值构造[J]
.浙江学刊,2005(1):174-177.
被引量:24
8
王敏远,柳忠卫.
刑法学研究述评[J]
.法学研究,2002,24(1):119-128.
9
陈金钊.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方法论[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4):24-36.
被引量:78
10
廖勇,刘鸣.
论业务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J]
.法律适用,2005(5):43-4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15
1
朱立恒.
类推制度的合理性及其在我国的衰落与重建[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2):124-127.
被引量:5
2
王瑞君.
美国的刑法解释及其启示[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4):85-92.
被引量:6
3
张明楷.
也论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的行为性质——与刘明祥教授商榷[J]
.清华法学,2008,2(1):91-108.
被引量:118
4
鲁楠,陆宇峰.
卢曼社会系统论视野中的法律自治[J]
.清华法学,2008,2(2):54-73.
被引量:75
5
陈金钊.
目的解释方法及其意义[J]
.法律科学,2004,22(5):36-44.
被引量:95
6
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通集团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J]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6(7):22-27.
被引量:4
7
肖中华.
刑法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的具体运用[J]
.法学评论,2006,24(5):11-20.
被引量:62
8
朱立恒.
我国类推制度重建初探[J]
.湖北社会科学,2007(6):154-156.
被引量:3
9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662页.
10
[英]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08页.
引证文献
4
1
闻志强.
刑法学视角下的夫妻扶养义务——从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的角度分析[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3,27(5):38-43.
被引量:2
2
姜涛.
后果考察与刑法目的解释[J]
.政法论坛,2014,32(4):96-108.
被引量:41
3
焦宝乾.
2008年度国内部门法律方法论研究报告[J]
.法律方法,2009,15(2):322-330.
被引量:1
4
于程远.
民法上目的性限缩的正当性基础与边界[J]
.法学,2019(8):30-45.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62
1
林嘉珩.
“以刑制罪”的阐释与纠偏——兼论“以刑制罪”的控制机制[J]
.刑事法评论,2019(1):347-364.
被引量:1
2
季立刚,潘子怡.
《民法典》双重担保观的体系效应与限制——以第428条的目的性限缩为例[J]
.河北法学,2022,40(6):20-45.
被引量:5
3
钟诗敏,陈胜蓝.
非典型担保中流担保约款解禁证成[J]
.法治论坛,2023(1):143-162.
被引量:1
4
陈荣新.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案件的裁判难题及其破解——以体系思维为分析视角[J]
.法律方法,2022,28(2):333-350.
5
陈荣新.
解释论视角下电商平台侵权责任的判断方法[J]
.法律方法,2021,27(1):367-382.
被引量:1
6
戴津伟.
法律解释方法的思维要素构造及其协调应用研究[J]
.法律方法,2020,26(3).
被引量:5
7
李谦.
后果考察与刑法兜底条款解释[J]
.法律方法,2020,26(2):315-326.
8
李永军.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J]
.法律方法,2019,25(1):135-158.
被引量:3
9
李亮.
法治缘何迈向方法论时代——基于法律方法论学术报告的考察(2002——2010)[J]
.时代法学,2011,9(3):42-48.
被引量:1
10
何萍,张金钢.
刑法目的解释的教义学展开[J]
.法学论坛,2019,34(1):76-83.
被引量:19
1
杨斌,向美蓉.
论建立我国柔性的司法能动主义——以疑难案件中法官如何能动司法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3):114-116.
2
冯娇雯.
论环境侵权中的因果关系推定[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65-70.
3
何洋.
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探究[J]
.中国监狱学刊,2009,24(1):64-68.
4
周晓辉.
从个案浅析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J]
.华章(初中读写),2007(9):67-67.
5
张玉霞.
论法律事实[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5):79-81.
被引量:1
6
张东.
“民告官”何以难[J]
.中国工人,2010(11):58-62.
7
黄蓓.
司法公正刍议[J]
.贵州社会科学,2008(6):59-61.
被引量:4
8
黄牡丹,陈宇.
故意杀人罪与交通肇事罪辨析[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29.
9
陈宇,黄牡丹.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辨析[J]
.宜宾学院学报,2005,5(10):69-71.
10
丁慧洁.
谈夫妻之间的救助义务——以宋福祥案为视角[J]
.知识经济,2013(11):21-21.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