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5-92,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3
-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7页.
-
2Derrida, J., 1972, Positions, Minuit.
-
3Derrida, J., 1982, Margins of Philosoph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共引文献26
-
1李树俨.银川方言读音例外字例释[J].语文研究,2004(4):49-51. 被引量:1
-
2刘龙根.建基于实践理论的意义观探微[J].社会科学战线,2005(5):301-303.
-
3高新民.本质认识的元问题与宗教的本质[J].江海学刊,2006(4):5-12. 被引量:5
-
4曹石珠.汉字修辞的作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62-66. 被引量:1
-
5张博.反义类比构词中的语义不对应及其成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43-51. 被引量:37
-
6谭学纯,肖莉.比喻义释义模式及其认知理据--兼谈词义教学和词典编纂中的比喻义处理[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1):8-13. 被引量:11
-
7夏莹.符号政治经济学:一种超越经济的政治话语--解读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8(2):39-43. 被引量:1
-
8陈洪杏.克罗齐语言学三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8(3):43-45.
-
9周宪.文学理论:从语言到话语[J].文艺研究,2008(11):5-15. 被引量:25
-
10王侃.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的语言批判[J].文艺研究,2008(12):27-35. 被引量:1
-
1施春宏.略谈谐义[J].修辞学习,2002(5):33-34. 被引量:5
-
2孙嘉瑜.论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22):13-13.
-
3吴城煜.论汉语的任意性与理据性[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16(4):47-48.
-
4孥珊珊.论语言的任意性问题[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2):303-303.
-
5陈琳.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互补[J].北极光,2015,0(11):174-174.
-
6李雪清.浅谈英语的“词”与汉语的“字”的对应性[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17):149-149.
-
7刘彬.漫谈语言的非任意性[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96-197.
-
8叶嘉馨.语言的任意性原则不可动摇——也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4):220-220.
-
9伍思静,崔敏.语言的象似性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1):99-101. 被引量:1
-
10管振彬.语言符号的理据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3):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