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开圆解”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依据智顗所著《摩诃止观》,解读天台"圆顿止观"的根本加行——"大开圆解"的实践义涵,及其正解圆开的教授方法。力图融和"教理"与"观行"两个角度,充分尊重佛教的特质,以佛教自身的实践原则,以智顗的止观教学法解读其所教授的止观法门。智顗止观加行理论及实践对重建当代中国汉传佛教道次第系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
程群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系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4,共7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关键词
天台宗
圆顿止观
大开圆解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1
1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大正藏》第45卷.第282页.
2
《大正藏》.第46卷.第17页中.第46卷,第52页下.第34卷,第682页中.第34卷,第685页下、第686页上.
3
《摩诃止观》卷四.《大正藏》第46卷.第35页.
4
《大正藏》第33卷,第792页上.
5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三.《大正藏》第39卷.第614页.
6
《觉意三昧》卷一.《大正藏》第46卷.第622页.
7
《摩诃止观》卷一.《大正藏》第46卷.第2页.
8
.《大正藏》第48卷[M].,.第341页.
9
《太虚大师全书》,台北,太虚大师全书影印委员会,1970年,第13册第829页.
10
《佛祖历代通载》第十四卷.《大正藏》第49卷.第609页.
共引文献
27
1
戴传江.
佛教戒体思想初探[J]
.宗教学研究,2002(1):124-130.
被引量:3
2
王公伟.
试论中国佛教的禅净双修传统[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27-30.
被引量:3
3
纪华传.
菩提达摩碑文考释[J]
.世界宗教研究,2002(4):19-29.
被引量:7
4
陈自力.
论宋释惠洪的“好为绮语”[J]
.文学遗产,2005(2):103-115.
被引量:4
5
王公伟.
丛林仪轨与祩宏的丛林改革[J]
.宗教学研究,2002(2):33-39.
被引量:2
6
郭迎春.
汉魏时期《泥洹经》的汉译[J]
.宗教学研究,2005(1):140-143.
7
王公伟.
试析中国净土思想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战线,2005(6):30-33.
8
王公伟.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思想发展历程探析[J]
.世界宗教研究,2005(4):18-25.
被引量:8
9
陈坚.
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J]
.宗教学研究,2005(3):91-97.
被引量:1
10
李刚.
隋炀帝与道教[J]
.世界宗教研究,2006(1):45-54.
被引量:5
1
程群.
天台智顗“圆顿止观”教学法解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4):46-52.
被引量:1
2
覃江.
《阿含经》中的安般念[J]
.宗教学研究,2003(2):117-121.
3
苏畅.
论“止观”在天台学中之地位——以《摩诃止观·释名章》为中心[J]
.理论界,2016(5):13-19.
4
蒲文成.
脱噶修持法概述[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3(4):12-19.
被引量:1
5
佛日.
大乘根本加行论[J]
.法音,1992(9):3-10.
被引量:1
6
格桑.
什么是藏密及我们如何看藏密[J]
.佛教文化(北京),2004(3):54-55.
7
超然.
浅说发菩提心与止观之联系[J]
.浙江佛教,2001(1):21-23.
8
佐藤哲英,还源.
关于《摩诃止观》之三本说[J]
.广东佛教,2001(6):51-53.
9
贾题韬.
论开悟 第三讲 见道与修道[J]
.法音,1989(5):22-25.
10
刘恒普.
书法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6):62-62.
中国哲学史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