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比较诗学视野下的《红楼梦》“人物·人情”观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尝试将巴赫金"对话"理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主人公复杂深邃、矛盾动荡的思想性格特点所做的具有小说诗学意义的阐释,与《红楼梦》的人物分析相结合,以突破过去已成俗套的有关人物"典型形象"的阐释观念,更加深入地阐释出《红楼梦》在对"人"的心性探索方面所达到的空前丰富复杂的思想艺术水平与现代启示意义,并通过分析阐明:《红楼梦》中多元"人物"的丰富深奥的心性世界,与小说众多人物共同构成的深厚复杂的、整体性的"人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制约的、难以割裂的有机关联。
作者 张洪波
机构地区 北京外国语大学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3-287,共15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李辰冬.《红楼梦重要人物的分析》.,1935年..
  • 2《红楼梦问题讨论集》第一、二集,作家出版社1955年.
  • 3何其芳.《论红楼梦》[A].张宝坤选编.《名家解读红楼梦》上册[C].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26页.
  • 4[英]爱·摩·弗斯特.《小说面面观》,苏炳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第59-68页.
  • 5安东尼·韦斯特.《透过玻璃镜,阴暗地》[J].纽约客,1958,:223-232.
  • 6安东尼·韦斯特.翁廷枢译.《透过玻璃镜,阴暗地》[J].文学杂志,1959.
  • 7夏志清.《<红楼梦>里的爱与怜悯》[J].台湾:现代文学,1966.
  • 8夏志清 胡文彬 周雷编.《<红楼梦>里的爱与怜悯》[A].胡文彬,周雷编.《海外红学论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 9《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译本第330页.
  • 10张洪波.《红楼梦》之整体“人情”:悲剧性、悖谬性的存在困境[J].红楼梦学刊,2004(3):33-4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15

  • 1马丁·海德格尔 孙周兴译.《林中路》[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90,86.
  •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鲁迅全集》第九卷第179页[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3王国维.《红楼梦评论》[M].,光绪三十年(1904)..
  • 4宋淇论文.《论贾宝玉为诸艳之冠》[A]..《红楼梦识要》[C].,.第39-78页.
  • 5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1956)[A]..《说稗集》[C].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86、198页.
  • 6海德格尔.《林中路》题辞[M].,..
  • 7.《红楼梦评论》第四章[M].,..
  • 8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之第三章《走出劫难的世界与返回苦难的深渊》[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初版..
  • 9.《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42-43页.
  • 10Rereading the Stone: Desire and the Making of Fiction in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Yu, Anthony C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Jersey , 1997, p. 55.

共引文献88

同被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