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以良好的领导形象来提高国家软实力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虽然"北京共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受欢迎,但在西方国家则引起了戒心和不满。政治领导人要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有意识地塑造自身形象,借用良好的个人形象,展开公共外交,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政治经济体制、外交政策等为主要载体的软实力发挥出非同一般的核心作用,展开魅力攻势,让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断提升,增强中国对世界的吸引力。
作者
姜黔阳
机构地区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年第22期40-42,共3页
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关键词
国家形象
领导形象
软实力
亲和力
穿透力
廉洁
分类号
F12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
1
钱海红.
当前中国软实力建构中的问题和对策——“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综述[J]
.对外大传播,2007,15(4):44-46.
被引量:13
2
沈苏儒.
开展“软实力”与对外传播的研究[J]
.对外传播,2006,0(7):24-28.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28
1
姜黔阳.
从圆明园兽首回归论非政府组织间的软较量[J]
.理论月刊,2009(10):122-124.
被引量:1
2
张安华.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对外传播的艺术路径[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144-150.
被引量:6
3
徐艳红,伍小乐.
中国软实力理论研究综述[J]
.前沿,2008(6):18-20.
被引量:5
4
王启凤,王志章,张引.
中国和平崛起视角下的国家软实力构建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2009(3):59-63.
被引量:3
5
王启凤.
公共关系在构建城市软实力中的应用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88-89.
被引量:3
6
李昌锋.
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中国“软实力”[J]
.机械职业教育,2010(1):26-27.
7
管成云,郝朴宁.
国家形象塑造与我国传媒的未来发展战略[J]
.云南社会科学,2010(1):39-43.
被引量:4
8
孟建,陈欣钢.
不信东风唤不回——关于我国国际传播力建设的新近思考[J]
.新闻传播,2010(10):6-8.
被引量:3
9
武维潇.
树立文化品牌的对外传播[J]
.文学界(理论版),2011(3):296-297.
被引量:1
10
韩梅.
“刺上”与“化下”——论韩国古典小说对载道论的二元化阐发[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26-130.
同被引文献
8
1
阮成武.
专业化视野中教师形象的提升与统整[J]
.教育研究,2003,24(3):61-66.
被引量:53
2
平家益德.世界教育词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
唐丽丽.
论新时期大学形象的塑造[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2):33-34.
被引量:4
4
蒋祎.
高校女教师形象设计与塑造[J]
.科学咨询,2008(1):72-72.
被引量:1
5
喻立文.
论新时期教师形象的重塑[J]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7):138-141.
被引量:3
6
彭向刚.
大学精神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J]
.大学教育科学,2008(5):12-17.
被引量:6
7
曹武军.
我国软实力实现路径初探[J]
.价值工程,2011,30(16):290-291.
被引量:1
8
张欢欢,陈健康.
略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式[J]
.改革与开放,2010,0(6X):180-18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晏怡冰.
新形势下大学教师个人形象的构建[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28(5):26-28.
被引量:5
2
朱华锋,兰杰锋.
软硬皆施建终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4):38-38.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杨宏昌.
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优势与理想教师特征的比较研究——以C校为例[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32(2):30-33.
2
杨宏昌.
地方高校教师综合素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C校为例[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56-61.
3
陈思.
武汉高校教师的职业自我认知研究——基于微观政治理论视角[J]
.科技创业月刊,2015,28(14):96-97.
4
余荔.
高校教师校外兼职的实证研究——基于角色冲突的视角[J]
.中国高教研究,2018(8):53-59.
被引量:10
5
李战杰.
大学教师在新形势背景下对构建个人形象的探讨[J]
.中国职工教育,2014,0(11X):8-8.
1
周承顺.
中国的崛起推动了和谐世界的构建[J]
.武警学院学报,2009,25(3):60-63.
2
白艳艳.
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的发言》述评[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0(7):246-247.
被引量:1
3
孙振清.
信息化时代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企业文化,2015,0(12):28-28.
被引量:2
4
阎红,高宏,王华.
感情最有穿透力[J]
.东北之窗,2011(19):90-91.
5
翟元斌.
雷锋精神永恒[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3):16-17.
6
刘德斌.
文化的交流、碰撞与国际体系的变迁[J]
.史学理论研究,2011(2):8-12.
7
刘桂明.
律师的眼睛能够看到什么?[J]
.法人,2009(8):75-75.
8
戢灿光,莫令娥.
论毛泽东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5,3(1):20-23.
9
董晓钟.
以“和谐”理念构筑我国周边安全环境[J]
.领导之友,2008(2):24-25.
10
朱越岭.
发乎于心 践之于行[J]
.办公室业务,2016,0(10):192-192.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