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色素障碍性皮肤病治验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报道了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火燥面颊而致的雀斑、黄褐斑。雀斑、黄褐斑常病程长,病久入络;六味地黄丸则是滋补肾阴的经典方剂。临床治疗中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大祛风消斑、调和气血、活血化瘀药物,同时配合外治疗法。
作者
王艳
机构地区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65-65,共1页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治验
分类号
R758.54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邓燕.
加味六味地黄汤配合玉容散治疗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8,40(3):34-35.
被引量:8
2
樊建勇,杨慧兰.
雀斑的概况及治疗[J]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9):1292-1295.
被引量:4
3
付丹丹,张毅.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河南中医,2005,25(5):83-86.
被引量:7
4
赖维.
黄褐斑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20(8):17-17.
被引量:5
5
白洁,阎润虎,王真子,李莉,于江.
综合治疗黄褐斑48例[J]
.中国美容医学,2005,14(1):101-10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46
1
李健,王新燕.
谷胱苷肽联合维生素C治疗黄褐斑166例[J]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55-555.
被引量:8
2
吴锦发,卢泰坤.
补肾为主治疗黄褐斑[J]
.四川中医,1994,12(3):46-47.
被引量:5
3
曾宁.
黄褐斑证治探讨[J]
.四川中医,1994,12(9):6-7.
被引量:4
4
哈刚.
黄褐斑100例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学报,1995,10(5):37-38.
被引量:9
5
刘爱民.
关于黄褐斑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的探讨──436例调查分析[J]
.中医研究,1995,8(4):27-29.
被引量:20
6
石景伟,刘素蓉,杨宝存.
自拟祛斑汤治疗黄褐斑50例[J]
.陕西中医,1996,17(5):203-203.
被引量:4
7
梁玉贞,于波,王凌,耿红梅.
液氮喷雾法治疗雀斑132例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6):870-871.
被引量:2
8
李谆,查元坤,李明勇,于海涛,隋继强,霍丽,张静,徐娜.
皮肤磨削术治疗面部雀斑1400例临床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3):295-296.
被引量:7
9
权志杰,裘家树.
中医辨证施治女性黄褐斑116例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1):41-41.
被引量:13
10
林元娣.
祛斑膏治疗黄褐斑1O6例[J]
.湖北中医杂志,1996,18(6):23-23.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5
1
刘慧清.
超声波美容仪联合丝白祛斑软膏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11):677-678.
2
汪南,陈家旭,吴晓丹.
肝郁型黄褐斑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与现有模型的比较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5):325-327.
被引量:15
3
查旭山,林少健,李东海.
补肾化瘀汤治疗黄褐斑81例[J]
.河南中医,2007,27(8):46-47.
被引量:3
4
吴景东,顾炜,尹莹,金晓哲.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临床体会[J]
.中国美容医学,2008,17(5):741-742.
被引量:12
5
廖韩波,邓燕.
调和气血美白汤结合穴位埋线治疗黄褐斑30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08,24(6):26-28.
被引量:2
6
宗政,吴景东.
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3):376-378.
被引量:5
7
王爱琴.
祛斑汤联合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168例[J]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4):543-543.
被引量:9
8
邓燕,刘祯,肖艳,刘咏基.
六味地黄方对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4):701-703.
被引量:8
9
王薇,刘祖雄,覃贝.
2008年山药及其制剂临床应用文献综述[J]
.中国药业,2010,19(7):85-86.
被引量:3
10
邓燕,朱晓雯,郑晓霞,李鹏.
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
.新中医,2010,42(3):99-10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5
1
龚盛昭,程江,杨卓如.
丹皮酚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催化氧化L-Dopa的动力学(英文)[J]
.药学学报,2006,41(6):561-564.
被引量:14
2
欧阳恒.
六味地黄丸在皮科临床上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82-83.
被引量:8
3
邓燕.
加味六味地黄汤配合玉容散治疗黄褐斑5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8,40(3):34-35.
被引量:8
4
查旭山,刘旖旎,李勇.
中药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22(11):652-654.
被引量:4
5
张希平.
氨甲环酸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黄褐斑[J]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2):96-97.
被引量:4
6
黄宁申,张尚华.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黄褐斑51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09,41(3):35-36.
被引量:10
7
张蕾,赵京霞,李萍,刘卫红,王莒生.
滋补肝肾方含药血清对B16黑素细胞活性黑素含量及cAMP水平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3):467-469.
被引量:10
8
张鹤,陈静宇.
氨甲环酸联合六味地黄丸逍遥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2008,3(11):31-31.
被引量:4
9
邓燕,刘祯,肖艳,刘咏基.
六味地黄方对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4):701-703.
被引量:8
10
包诗杰,李凤玲,宋文英.
中医药对黑素细胞靶向作用以治疗白癜风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0):71-73.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孙章艳,邓燕.
六味地黄方对色素性皮肤病临床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
.河北中医,2016,38(8):1276-128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王翔,邵振俊.
中医针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白癜风的系统评价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2):3146-3148.
被引量:5
2
杨卫芹,李春霞.
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的防晒护理对策及效果[J]
.中国医疗美容,2018,8(2):80-82.
被引量:5
3
吴永斌.
自拟扶正化瘀汤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32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20,36(6):39-42.
被引量:3
1
毛胜富.
周期疗法治疗女性痤疮78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0):3259-3259.
2
冯小兰,冯永芳,徐续玲,雷小丽,贺美玲,李凯,曾宪玉.
补泻兼施治疗虚火上炎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6,48(11):99-101.
被引量:8
3
傅梅相,李爱云.
祛斑抗皱美容霜治疗面部黄褐斑等137例疗效观察[J]
.皮肤病与性病,1989,11(1):35-36.
4
李斌,李苏.
经典方剂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7,34(2):143-150.
被引量:4
5
中药验方治疗慢性咽炎[J]
.医药保健杂志,2008(13):60-60.
6
赵潇玲,陈力.
滋阴清热法治疗痤疮概述[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9):20-21.
7
乔树芳.
白癜风中医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新进展[J]
.皮肤病与性病,2009,31(3):26-28.
被引量:10
8
李俊峰,彭桂芳,马俊平,李越,郭宏峰.
自拟祛斑汤联合丝白祛斑软膏治疗黄褐斑30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4):218-218.
9
李世林.
活血化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2012,33(12):54-55.
被引量:2
10
景宁珍,刘雅.
从瘀论治银屑病关节炎[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5):33-33.
被引量:3
现代中医药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