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全本戏到折子戏——以汤显祖《牡丹亭》的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2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全本戏到折子戏是中国民族戏剧演进特有的规律。折子戏较适于有时间限制的厅堂演出和剧场演出,艺术上更有全本戏所不及的长处,故最终在乾隆中叶取代全本,成为民族戏剧最主要的演出样式。《牡丹亭》的演出史较全面地反映了民族戏剧从全本戏到折子戏的历史过程及其内在规律。近百年来民族戏剧面临严重的生存困境,今日尤甚。鉴往知来,探明从全本到折子这一基本规律,对于我们民族戏剧之存亡继绝乃至发扬光大当深有启示。
作者 解玉峰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96,共10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汉语言文学与民族文化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资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阿庇亚等.《西方演剧艺术》(吴光耀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 2李渔.《闲情偶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68页.
  • 3汪效倚辑注.《潘之恒曲话》,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第72页.
  • 4梧子.《笔梦》,《虞阳说苑·甲编》本.
  • 5姚廷遴.《历年纪》,转引自胡忌,刘致中.《昆剧发展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第369页.
  • 6《嘉庆丁巳、戊午观剧日记》,载《戏曲研究》第9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年版.
  • 7蕊珠旧史.《梦华琐簿》,张次溪编.《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版,第354页.
  • 8《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穿戴题纲”条.
  • 9《清代的戏曲服饰史料》.
  • 10《故宫退食录》.

共引文献68

同被引文献80

引证文献24

二级引证文献2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