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7-92,共6页
Economic Geography
基金
安徽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
二级参考文献20
-
1陈国阶.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优势与区域差异[J].地理科学,1993,13(4):307-314. 被引量:9
-
2费洪平.港口发展战略的区域分析——以山东省岚山港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9(4):1-6. 被引量:3
-
3团体著者,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1986年
-
4团体著者,青岛海港史,1986年
-
5团体著者,天津港史,1986年
-
6团体著者,秦皇岛港史,1985年
-
7匿名著者,国外社会科学参考资料,1984年,1期
-
8陆大道,地理学报,1987年,42卷,2期,97页
-
9杨吾扬,交通运输地理学,1986年
-
10金立成,上海港史.现代部分,1986年
共引文献84
-
1张从果.海港开发背景下的沿海产业发展模式探讨——以曹妃甸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S1):157-160.
-
2陈航,张文尝.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成就[J].人文地理,1996,11(S1):80-88. 被引量:3
-
3王焕龄.积极开展海洋人文地理学研究促进我国海洋开发[J].人文地理,1991,6(3):49-53.
-
4刘波.连云港港——淮海经济区经济互动实证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5):1-3. 被引量:2
-
5郭建科,杜小飞,孙才志,王泽宇.环渤海地区港口与城市关系的动态测度及驱动模式研究[J].地理研究,2015,34(4):740-750. 被引量:45
-
6陈再齐,曹小曙,阎小培.广州港经济发展及其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5,25(3):373-378. 被引量:66
-
7王成金,金凤君.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6):66-78. 被引量:26
-
8曹小曙,彭灵灵.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近十年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6,21(3):104-109. 被引量:15
-
9陈加斌.永康五金培育区域品牌和提升整体质量的实践[J].今日浙江,2006(12):62-63. 被引量:2
-
10程久苗.长江芜湖港岸线资源的遥感调查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1996,8(3):34-3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35
-
1李加林.河口港城市形态演变的分析研究——兼论宁波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J].人文地理,1998,13(2):54-57. 被引量:10
-
2郑弘毅,顾朝林.我国沿海城市布局演变过程及其规律[J].经济地理,1988,8(4):261-263. 被引量:3
-
3刘跃生.内河岸线资源评价方法初探——以闽江下游岸线为例[J].资源科学,1988,18(4):40-46. 被引量:12
-
4郑弘毅,顾朝林.我国沿海城市体系初探[J].自然资源学报,1987,2(3):213-228. 被引量:12
-
5郑弘毅.海港区域性港址选择的经济地理分析[J].经济地理,1982,2(2):114-119. 被引量:10
-
6柏兰芝,陈诗宁.从跨国广告业看全球化和全球城市——以中国广告业为例[J].地理研究,2004,23(5):582-592. 被引量:11
-
7徐永健,阎小培,许学强.西方现代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1,16(4):28-33. 被引量:33
-
8张耀光,王圣云,宋欣茹.上海利用岛屿岸线发展海洋经济的前景[J].经济地理,2004,24(6):780-783. 被引量:11
-
9徐旳,陆玉麒.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6):830-833. 被引量:104
-
10林艳君.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及优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4,19(12):53-57. 被引量:9
引证文献9
-
1李传武,梁双波,潘坤友.安徽省物流发展的空间格局[J].皖西学院学报,2006,22(5):116-121. 被引量:3
-
2刘春.湖北省港口物流体系的空间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4):339-341. 被引量:3
-
3梁双波,曹有挥,吴威,曹卫东,苑惠丽,李传武.全球化背景下的南京港城关联发展效应分析[J].地理研究,2007,26(3):599-608. 被引量:37
-
4郭建科,韩增林.港口与城市空间联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490-1498. 被引量:29
-
5潘坤友,曹有挥,梁双波.行政区划调整背景下芜湖市岸线资源的时空演变与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4):418-425. 被引量:11
-
6徐永健,阎小培,许学强.现代港口多功能发展研究——以广州为例[J].经济地理,2001,21(2):235-239. 被引量:15
-
7曹有挥,毛汉英,许刚.长江下游港口体系的职能结构[J].地理学报,2001,56(5):590-598. 被引量:41
-
8顾骏,陈一梅.苏州港职能结构的定量分析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17):10-11. 被引量:1
-
9李海建,曹卫东,曹有挥.芜湖市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规模预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186-190.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44
-
1宋洋,侯西勇.“一带一路”25个港口城市及其周边区域海岸线分类数据集(2015)[J].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17(3):309-316.
-
2刘旭,徐甲荣.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港口城市研究的价值——以大连城市研究为例[J].大连城市历史文化研究,2019(1):51-56.
-
3宋周莺,车姝韵,王姣娥,郑蕾.中国沿边口岸的时空格局及功能模式[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89-597. 被引量:59
-
4郭建科,杜小飞,孙才志,王泽宇.环渤海地区港口与城市关系的动态测度及驱动模式研究[J].地理研究,2015,34(4):740-750. 被引量:45
-
5王志宪,虞孝感.江苏沿江地区城市走廊规划建设构想[J].规划师,2005,21(4):25-29.
-
6王志宪,虞孝感,刘兆德.江苏省沿江城市带的构建与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3):274-280. 被引量:8
-
7潘坤友,曹有挥,曹卫东,李传武.中国大陆区域物流类型与竞争力空间差异研究[J].物流技术,2005,24(11):7-10. 被引量:9
-
8殷礼高,丁祖策.芜湖市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J].甘肃农业,2005(10):112-112. 被引量:2
-
9曹小曙,彭灵灵.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近十年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6,21(3):104-109. 被引量:15
-
10刘波,朱传耿,房吉.国内港口—腹地经济一体化研究述评[J].水运管理,2006,28(10):5-7. 被引量:5
-
1李国新.充分认识港口功能积极开拓多种经营[J].中国港口,1989(6):30-31.
-
2戚良鹏.淘尽狂沙始到金——记芜湖港企业文化建设[J].珠江水运,2005(3):21-22.
-
3虹云.2003年7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变化分析[J].机电产品市场,2003(10):65-65.
-
4哈明理.台湾对外贸易最新变化分析[J].福建对外经贸,1992(8):59-60.
-
5戚良鹏.让石头漂起来[J].中国水运,2004(4):29-29.
-
6李然.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四成居全国首位[J].港口经济,2015(1):63-63.
-
7章进华.比较与借鉴——世界和中国港口管理体制[J].世界海运,2000,23(3):24-25. 被引量:3
-
8丁抒明.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与我国沿海港口功能的发挥[J].沿海经济(江苏),1990(7):28-30.
-
9张志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的变化分析[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4,8(4):322-331.
-
10文竹.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各阶段心理需求变化分析[J].中国商贸,2012,0(12X):119-12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