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陆机《文赋》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陆机《文赋》对刘勰《文心雕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学功能、艺术构思、艺术灵感、文质关系、文体分类、文体特征及具体的文学技法等方面。从二者的前后继承关系中我们大致可以窥见六朝文论的新发展。
作者
周兴泰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前沿》
CSSCI
2008年第10期177-181,共5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文赋》
《文心雕龙》
六朝文论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叶瑛.文史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洪治刚.刘师培经典文存[G].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3
缪俊杰.刘勰的文学功能说--释《征圣》.文心雕龙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4
曹顺庆.《文心雕龙》中的灵感论.文心雕龙研究论文选1949--1982[G].济南:齐鲁书社,1988.
共引文献
72
1
许结.
论赋的学术化倾向——从章学诚赋论谈起[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82-90.
被引量:10
2
王达三.
历史三分法与中国历史哲学[J]
.许昌学院学报,2006,25(1):106-108.
被引量:1
3
陈雁,朱汉国.
历史范畴的哲学审视[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21(3):77-80.
4
李彤.
东汉文化史上的班昭[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71-75.
5
王成军.
论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4-73.
被引量:3
6
王人恩.
宝钗的矛盾性格及其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69-73.
被引量:2
7
耿振东.
浅析《管子》论说文论证技巧[J]
.学术探索,2007(2):119-124.
被引量:2
8
庄大钧.
论《诗经》与中国古代诗学尚古传统[J]
.甘肃社会科学,2007(4):92-96.
被引量:3
9
王培峰,黄元英.
试论汉大赋源于战国纵横家文[J]
.湖北社会科学,2007(9):131-133.
10
庄大钧.
论《庄子》道学中的文艺思想[J]
.管子学刊,2007(3):84-8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刘莹.
试论《文心雕龙》对《文赋》的继承和发展(一)[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0-22.
被引量:1
2
冯淑然.
陆机为太康之英新说[J]
.殷都学刊,2006,27(3):66-71.
被引量:1
3
李壮鹰.
“说炜烨而谲诳”——论刘勰对陆机《文赋》的一个错误批评[J]
.学术月刊,2008,40(12):85-91.
被引量:6
4
刘涛.
两晋南朝陆机文学接受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3):56-59.
被引量:3
5
徐晖.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6):161-163.
被引量:2
6
朱供罗,李笑频.
《文心雕龙·隐秀》明代补文之来龙去脉及影响--兼论《文心雕龙》有关版本[J]
.昆明学院学报,2017,39(5):87-93.
被引量:3
7
张月.
刘勰《文心雕龙》对陆机评价综述[J]
.职大学报,2019(2):119-121.
被引量:1
8
陈璐.
21世纪以来陆机研究述评[J]
.唐都学刊,2019,35(3):72-77.
被引量:3
9
赵莹莹.
论《文心雕龙》对《文赋》“缘情绮靡”说的继承与开拓[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4):21-25.
被引量:1
10
胡辉.
《文心雕龙》批评陆云研究[J]
.文艺评论,2020(3):93-10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胡辉.
《文心雕龙》“创作论”之批评陆机研究[J]
.语文学刊,2021,41(2):1-7.
被引量:1
2
陈杰文.
关于刘勰“虚静”范畴思想来源的两则新证[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2):107-109.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胡辉.
《文心雕龙》“文体论”之批评陆机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5):81-88.
被引量:1
1
朱志鑫.
小议六朝文论对当今文学批评之意义——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例[J]
.新余学院学报,2014,19(2):82-84.
2
黄闽.
论六朝文论与画论的“飞动”之美[J]
.阅读与写作,2010(7):38-40.
3
叶志衡.
论王充的文艺观对六朝文论的影响[J]
.社会科学战线,2002(1):118-122.
被引量:2
4
莫山洪.
论六朝文论中的“变”及其产生的原因[J]
.河池师专学报,1998,18(4):41-44.
5
张晓娜.
六朝文论中的自然观[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10):60-61.
6
周晋.
从“得意忘言”到“隐秀”——“言不尽意”与六朝文论的展开[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115-118.
被引量:4
7
徐文英.
论“言意之辨”对六朝文论的影响[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42-147.
8
卢光月.
论六朝文论中"遒"的美学内涵[J]
.文学教育(中),2014,0(11):24-25.
9
武怀军.
汉赋与六朝文论中的形似论[J]
.中国韵文学刊,2000,14(1):33-37.
被引量:2
10
刘涛.
道家思想与魏晋六朝文论中的超功利审美观[J]
.山花,2008(9):135-137.
前沿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