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场域与视角: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多维解读与批判 被引量:3

Field and Perspective: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Criticism of Chinese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Wav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社会动因、文化视野、心理维度、传播效果、产业经济等五个方面对电视娱乐化浪潮进行了审视与反思;认为社会发展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失调、文化时势权力与长老权力的竞逐、受众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的变革以及经济利益链条的合力打造与共享是当代中国电视娱乐化浪潮发生的深层原因;而电视娱乐化现象在传播效果上所引发的传统伦理世界的解构与建构,则是其在传播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必然结果。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ese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wave from the social causes, cultural vision, psychological dimension, disseminating results, industry etc. The opinion in this paper that the deep-reared caus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TV entertainment wave is disordering of driving force mechanism and balance mechanism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mpetition of cultural current power and cultural elder power, the changes of audiences conservative expectations and innovation expectations, the building and sharing together of the economic interests chain and so on.
作者 杨状振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1-156,共6页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07BXW015)"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电视娱乐化 解读 批判 television entertainment analysis critic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65-66.
  • 2李忠杰.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平衡机制[J].中国社会科学,2007(1):4-15. 被引量:110
  • 3单波.现代传媒与社会、文化的发展[A].戴元光.传媒、传播、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的价值重构[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21.
  • 4皮亚杰.皮亚杰学说及其发展[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5.
  • 5童兵,姜红.处于市场经济十字路口的中国大众传媒[A].戴元光.传媒、传播、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的价值重构[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87.
  • 6让-佛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30.
  • 7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
  • 8樊浩.电子信息方式下的伦理世界[J].中国社会科学,2007(2):78-89. 被引量:25
  • 9罗盛希.电视与社会控制[J].理论探讨,1990(1):96-9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8

  •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年1月1日.
  • 2黑格尔 贺麟 王玖兴 译.《精神现象学》下卷[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25页.
  • 3戴维·莫利 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4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389页.
  • 5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 6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5-17页.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86页.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0页.
  • 9黑格尔 范扬等译.《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74、197.
  • 10伯特兰·罗素.《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页.

共引文献200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