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道合一与诗乐合一--朱熹与邵雍文学本体论之比较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朱熹与邵雍是理学家中的代表人物,又是理学家中的重要诗人。在理学家中,邵雍诗数量最多,朱熹诗艺术水准最高。他们都提出自己的文学本体论。与朱熹过于谨严的"文道合一"的文学本体论不同,邵雍提出了"诗乐合一"的本体论主张。这是理学诗学观的两种重要理论形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一方面是理学流派差异性在文学思想上的体现,另一方面是理学家个性差异的表现。
作者
程刚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9,共12页
Confucius Studies
关键词
朱熹
邵雍
“文道合一”
“诗乐合一”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9
1
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60页.
2
朱良志.《圣贤的气象》,《光明日报》2005年12月27日.
3
余英时.《内在超越之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
4
张其成.
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J]
.孔子研究,2001(3):55-63.
被引量:9
5
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M].,.第154~155、197~199页.
6
《中国文学理论史》第二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406页
7
《朱子学提纲》.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00页.
8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第一章.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
《扁舟一叶》第十三章.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二卷[M].华夏出版社,1995年.第494页.
2
.《内圣外王的贯通》.学林出版社,1997年1月.226页.
3
《易道:中华文化的主干》,中国书店,1999年.
4
《宋元学案·百源学案》
5
《皇极经世索隐》
共引文献
26
1
张弦生.
北宋理学家邵雍及其著作[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6(6):120-123.
被引量:4
2
邵龙宝,李晓菲.
孔子人格理论的现代价值[J]
.学术界,2007(6):138-142.
3
丁怀轸.
生命意义与精神空间[J]
.社会科学战线,2008(1):23-27.
4
李春青.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对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2):52-60.
被引量:5
5
程刚.
“观物之乐”与“天地境界”——邵雍三“乐”与冯友兰四“境界”之比较[J]
.中国文化研究,2008(2):132-140.
被引量:4
6
朱志荣.
论《沧浪诗话》的理论体系[J]
.学术月刊,2009,41(2):88-94.
被引量:13
7
孙纪文,郭丹.
论“宗经立义”[J]
.文学遗产,2009(4):4-12.
被引量:1
8
庞虎.
文化场域下精英与民众的互动及和谐重构[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0(1):108-115.
被引量:1
9
徐可超.
重建文学批评学科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J]
.社会科学辑刊,2010(2):192-196.
被引量:2
10
文学武.
梁宗岱与中西诗学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2010(4):228-23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7
1
周伟良.
论当代中华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以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文化安全为视角[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1):4-17.
被引量:79
2
邱丕相,郭玉成.
论武术体系框架的构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64-67.
被引量:40
3
马光.
为文之魂——“文以载道”的当代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3):61-67.
被引量:3
4
弦声.
风情不簿是尧夫——浅析邵雍的理学诗[J]
.殷都学刊,1987,8(2):76-81.
被引量:1
5
程杰.
诗可以乐——北宋诗文革新中“乐”主题的发展[J]
.中国社会科学,1995(4):161-179.
被引量:17
6
马汉亭.
“万物有情皆可状”——宋·邵雍《伊川击壤集》二论[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992,21(4):38-41.
被引量:1
7
王利民.
从《伊川击壤集》看邵雍的风月情怀[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126-132.
被引量:5
8
王竞芬.
天人统一于一心——论邵雍儒道兼综的境界哲学[J]
.孔子研究,2000(6):59-67.
被引量:6
9
王利民,徐艳.
从《伊川击壤集》看邵雍的人生志趣[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9(1):57-61.
被引量:3
10
王竞芬.
逍遥安乐的审美人生——略论邵雍儒道兼综的境界美学[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699-70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程刚.
邵雍诗歌研究方法概述[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1-5.
被引量:1
2
王稳,李晓华.
中国文学:高校武术“课程思政”资源挖掘之宝藏[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12):61-67.
被引量:12
3
郑淑花.
中和辩证:朱熹文道观的新探解[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2(2):118-126.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杨华莉,康京京,李晓亮.
地方民族院校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实践研究[J]
.体育视野,2022(8):30-32.
2
何春华.
高校武术教育课程教学创新路径[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01):187-189.
被引量:3
3
仉慧卿.
“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7):47-49.
被引量:2
4
李大秀.
近十年来中国内地邵雍研究综述[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4(5):96-101.
被引量:1
5
朱培铭.
社会变迁视野下中国武术文化的价值演变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2,12(25):148-151.
6
曹庆华.
新时代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探究[J]
.武术研究,2022,7(11):71-73.
被引量:4
7
董平,杨震国.
形意拳进校园模式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2,12(31):142-145.
被引量:1
8
郭燕,陈培培.
高职院校武术教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路径探析[J]
.灌篮,2022(16):120-122.
9
张中,张军,刘文秀.
武术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
.中华武术,2023(3):104-106.
10
李灿琪,王森.
课程思政视阈下戚继光武术思想及其德育价值研究[J]
.武术研究,2023,8(5):58-61.
被引量:2
1
薛晓凤.
“虚实结合”让诗歌别有洞天[J]
.内蒙古教育(D),2015,0(6):86-86.
2
陈允锋.
诗乐合一观与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4):55-59.
被引量:2
3
王慧.
谈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质[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2(3):89-91.
4
林国钦.
中国音乐文学的传统与当代诗歌发展[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6):45-46.
5
任震钧.
由诗乐合一展望诗歌的大众化[J]
.艺术广角,2003(2):11-14.
6
李壮鹰.
儒学的转型和文学的解构——论韩愈的思想与创作[J]
.学术月刊,2005,37(6):21-28.
被引量:5
7
罗譞,莫顺斌.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论朱熹文学思想中的诗性精神[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5-6.
被引量:1
8
王启鹏.
试论柳宗元的“文以明道”观[J]
.惠阳师专学报,1983,5(1):33-39.
被引量:2
9
刘明今.
宋代文论中超越之美的追求[J]
.学术月刊,1998,30(3):76-85.
10
徐道彬.
戴震的文学成就初探[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3):117-120.
被引量:2
孔子研究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