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实践环节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构建以面向市场为导向、激发学生兴趣为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创新条件为途径,培养农业机械类创新型人才的模式,为培养适应21世纪创新型农业工程技术人才探索新路。
作者
杨文武
黄世醒
王在满
杨丹彤
机构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出处
《江苏农机化》
2008年第5期41-42,共2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自动化
实践
模式
分类号
F32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5
1
黄天贵,肖和平.
就业导向背景下素质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8(2):44-46.
被引量:14
2
刘军,李建伟,马燕如.
农业院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高等农业教育,2007(2):59-61.
被引量:3
3
李成华,石宏,张淑玲.
美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05(5):89-91.
被引量:14
4
毛学东.
21世纪农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农机化研究,2005,27(1):273-274.
被引量:3
5
李迎.
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面向21世纪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1):89-94.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欧阳河,饶异伦.
构建职业素质教学模式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8(2):103-108.
被引量:18
2
孙萍茹,安连锁.
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2):86-93.
被引量:8
3
赵志鸿.
农业工程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1998(11):22-24.
被引量:9
4
苑来学,李汝莘,张晓辉,李进京.
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农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77-79.
被引量:2
5
许康平.
KAQ人才培养模式[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2):1-4.
被引量:8
6
罗锡文,陈羽,白秦.
面向21世纪高等农业工程教育的思考[J]
.农业工程学报,1997,13(1):1-6.
被引量:17
7
张文立.
农业工程教育改革的审视与思考[J]
.农业工程学报,1997,13(1):7-11.
被引量:8
8
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科技日报,2006.1.10.
9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国外高等教育调研报告[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1.
10
刘成刚,左朝胜.路甬祥: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强国[N].科技日报,2006-06-22.
共引文献
31
1
许绮川,张衍林,周勇.
加快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建设的关键[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S1):151-153.
2
张黎骅,赵超讲.
新形势下农业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中国农机化,2006(5):109-111.
被引量:7
3
刘军,李建伟,马燕如.
农业院校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高等农业教育,2007(2):59-61.
被引量:3
4
胡良龙,胡志超,王海鸥,计福来.
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9014-9015.
被引量:13
5
赵超,刘建军.
浙江省农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农业机械,2008(25):47-48.
被引量:2
6
孙步功,赵武云,吴建民,成自勇.
构建“三、一、一”体系 培养农业工程创新人才[J]
.中国农机化,2009(1):91-92.
被引量:3
7
辛晓亚.
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2):39-41.
被引量:5
8
杨迎春,雷超.
学分制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01-202.
被引量:6
9
彭燕,张俊容.
生本教育下的“素质本位,能力核心”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东莞长安职业高中实践探索[J]
.现代教育论丛,2010(2):73-76.
被引量:3
10
杨志武,周洪星.
运用生本教育理念 提高烹饪教学课堂气氛[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中),2010(7):75-77.
同被引文献
21
1
李成华,石宏,张淑玲.
美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05(5):89-91.
被引量:14
2
汪溪.
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农机化研究,2003,25(1):229-231.
被引量:5
3
林静,任文涛,孔爱菊,孙科(校对).
强化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
.高等农业教育,2007(1):61-63.
被引量:9
4
王在满,杨文武,杨丹彤.农业机械化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246-248.
5
李国会,王晓东,林源.
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研究与实践[J]
.制造业自动化,2009,31(11):186-188.
被引量:23
6
杨明金,李云伍,杨玲,李庆东.
重庆市农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231-235.
被引量:4
7
高吭,李玉柱,姬江涛,貌建华,贺智涛,耿令新,丁慧玲.
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农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1(1):31-31.
被引量:5
8
张强,于路路,于建群,孙裕晶.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37-15138.
被引量:4
9
袁昌华.
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三点思考[J]
.基础教育参考,2011,2(20):68-69.
被引量:1
10
艾宁,阮慧敏,刘会君,刘华彦,计伟荣.
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50-153.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
3
1
缪宏,张瑞宏.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创新思维[J]
.江苏农机化,2012(2):34-35.
2
杨文武,杨丹彤,黄世醒,贾瑞昌,张亚莉.
农业机械化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
.现代农业装备,2016,37(4):68-70.
被引量:1
3
刘宏新,王德福,郭丽峰,刘立意,张影微,赵立军.
以卓越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农机化专业实践训练体系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7(4):86-8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廖宜涛,廖庆喜,宗望远,翟红,黄小毛.
“新工科”背景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改革[J]
.高等农业教育,2020(1):70-73.
被引量:17
2
宋秋梅,牟雪雷,陈立志.
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创新发展探究[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0(11):14-14.
被引量:4
3
邹光明,刘源泂,侯宇,王兴东,蒋国璋,汪鸣琦.
面向工程能力提升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J]
.中国冶金教育,2020,0(1):64-69.
被引量:8
4
贾瑞昌,杨丹彤,张亚莉,黄世醒,高启超,杨洲.
SCAU和KSU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
.现代农业装备,2020,41(2):76-80.
被引量:2
5
段洁利,闫国琦,杨洲.
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分层递升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10):218-221.
被引量:3
6
康信煌,温燕梅,蔡鹰,邓春梅,孔松芝,侯婷婷,李宇彬.
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J]
.广东化工,2022,49(9):216-218.
被引量:1
7
崔红光,赵萍,宁晓峰,白雪卫,王铁军,田素博.
农业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范式探索——以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4):481-489.
8
刘平义,李海涛,张学敏,魏文军,邱冀重,宫泽楠.
基于“命题式设计”的“微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19(3):82-86.
被引量:2
1
李宇彤,王俊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科技与创新,2016(7):121-121.
被引量:2
2
姚立健,雷良育,赵相君.
高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5):13649-13651.
被引量:4
3
方衡.
基于市场需求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0,0(33):9536-9537.
4
李庆华.
基于校企合作的网络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J]
.福建电脑,2016,32(7):64-64.
被引量:1
5
肖飞.
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讨[J]
.电子制作,2013,21(22):87-87.
被引量:2
6
白亚秀.
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无线互联科技,2015,12(2):108-109.
被引量:3
7
谢建华.
高职院校游戏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12,18(2X):1107-1108.
被引量:1
8
祝青.
计算机专业科技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3):32-34.
被引量:2
9
温玉梅.
以市场为导向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才智,2012,0(2):280-280.
被引量:2
10
潘德毓.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神州,2012(7):266-266.
江苏农机化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