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是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把握人是实践本质、社会本质和个性本质的有机统一体;以此为理论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作者
肖菊仙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出处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30-131,共2页
Journal of Liaon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创新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骆郁廷,王若飞.
也谈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57(6):645-650.
被引量:31
2
王素梅.
坚持以人为本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J]
.学习论坛,2006,22(9):40-42.
被引量:5
3
赵永红.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工作,1999(03).
4
陈荟芳.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基本观点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求实,2007(4):80-82.
被引量:7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5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高清海.
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
.学术月刊,1996,28(2):3-16.
被引量:82
2
张澍军,刘世华.
论德育的人文精神与人的个性发展[J]
.思想教育研究,2006(1):11-13.
被引量:19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6.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5、168、12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7
[英]怀特海.教育目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9
彭未明.交往德育理论[M].博士论文[D].2003.
10
保罗·弗雷尔.被压迫者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119
1
张晓平.
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和实现理路[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S1):43-45.
被引量:1
2
沈飞.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认同目标要以利益认同为基础[J]
.嘉兴学院学报,2009,21(4):76-79.
被引量:4
3
蔺运珍.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化思想及其时代意蕴[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1):5-10.
被引量:6
4
武玉杰.
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哲学思考[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5):32-34.
5
司源.
文化多样性背景下高校德育的路径选择[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5):59-60.
被引量:3
6
林启豫.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立足点——以人为本[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36-37.
被引量:1
7
薛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体系中的意义[J]
.思想理论教育,2007(12):41-44.
8
张琮军.
对清末民初中国宪政理念转型的分析[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2(1):33-37.
9
王效.
论公平分配的三重境界[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315-319.
10
张爱武.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社会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403-408.
被引量:2
1
胡柳蓉.
苏亚星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信息与电脑,2016,28(16):202-203.
2
范树成,王兰英.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
.河北教育(综合版),2006(12):31-33.
被引量:3
3
巩子坤,李忠如.
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适应性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67-71.
被引量:17
4
杨增良.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科教导刊,2013(6):81-81.
被引量:1
5
贾芳芳.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J]
.新课程学习,2011(1):111-111.
6
元永祥.
在新课改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J]
.学周刊(下旬),2011(6):17-17.
被引量:2
7
德育内容应体现“生活化”[J]
.中国高等教育,2005(7):48-48.
8
张占玲.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5):62-62.
9
李松华.
解剖悖于新课改理念的“四堂”现象[J]
.广东教育(综合版),2003(11):46-47.
被引量:1
10
钱宇平,张炳生.
大学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思考[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46-48.
被引量:19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