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余华散文的叙述艺术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许三观卖血记》到《兄弟》近十年时间,余华遍游世界各地,主要写作散文。在这似乎淡出文坛的十年,余华向我们展示了在小说写作之外他的“另一种才能”;或者说,向我们展示了他在小说写作中培育的叙述才能如何天衣无缝地渗透到散文中,甚至使我们觉得,即使没有《兄弟》,余华还有散文。
作者
郭建玲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9-142,共4页
关键词
散文
余华
叙述艺术
《许三观卖血记》
小说写作
《兄弟》
才能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0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刘纳.《在自由与范式之间——谈中国现代散文》,《从五四走来——刘纳学术随笔自选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
2
朱自清.《<背影>序》,《朱自清全集》第1卷,第3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3
顾振涛.《“我还有另一种才能”——和余华谈随笔写作》,《文学报》1999年10月14日,第1099期,第2版.
4
汪晖.
无边的写作──《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选》序[J]
.当代作家评论,1999(3):37-45.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3
1
张春歌.
余华作品精神意向解读[J]
.文学教育,2009(4):69-71.
2
方忠.
中国现代文学史视野中的余光中散文[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2):137-148.
被引量:3
3
李锦平.
《背影》感情表达方式的探讨[J]
.科技与企业,2013(6):248-249.
4
杨维绵.
游魂的叙述——从《第七天》试析余华的表意焦虑及其精神走向[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4(3):78-81.
被引量:1
5
王侃,刘琳.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余华的“线索”[J]
.文艺争鸣,2015(3):58-87.
被引量:7
6
李文静.
余华《第七天》的言说与困境[J]
.文学教育,2015(16):26-27.
7
程光炜.
略论1990年代长篇小说评论[J]
.当代文坛,2018(5):4-15.
被引量:2
8
余竹平.
断裂与生成——先锋小说的发生[J]
.当代文坛,2019(2):173-179.
9
刘启民.
作为“地方”的乡村:《马桥词典》的空间书写[J]
.当代文坛,2020(2):49-56.
被引量:1
10
赵黎波,邓朝姁.
从“背对世界”到“正面强攻”——由“杂文本”看余华的“现实观”及其变化[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3(4):103-109.
同被引文献
103
1
沈婵娟.
海盐地域文化对余华的影响[J]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318-323.
被引量:7
2
余华.
三十岁后读鲁迅[J]
.青年作家,2007(1):22-25.
被引量:6
3
张清华.
文学的减法——论余华[J]
.南方文坛,2002(4):4-8.
被引量:95
4
刘保昌,杨正喜.
先锋的转向与转向的先锋——论余华小说兼及先锋小说的文化选择[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4):112-116.
被引量:9
5
汪晖.
无边的写作──《我能否相信自己余华随笔选》序[J]
.当代作家评论,1999(3):37-45.
被引量:12
6
余华,杨绍斌.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J]
.当代作家评论,1999(1):4-13.
被引量:148
7
摩罗.
破碎的自我:从暴力体验到体验暴力──《非人的宿命──论〈一九八六年〉》之一[J]
.小说评论,1998(3):58-65.
被引量:8
8
陈晓明.
被历史命运裹胁的中国文学──1987—1988年部分获奖及其落选小说述评[J]
.当代作家评论,1995(3):64-68.
被引量:4
9
张景超.
余华创作新论[J]
.求是学刊,1991,18(4):70-73.
被引量:1
10
王侃.
叙述:从一个角度看近年的小说创作[J]
.文学评论,1991(2):97-10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于勇成,王首历.
花落,水流红——2008年余华研究述评[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1):60-65.
被引量:1
2
王侃,刘琳.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余华的“线索”[J]
.文艺争鸣,2015(3):58-8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黄沈俊,王有亮.
2012年余华研究综述[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2):55-59.
被引量:1
2
欧璇雨.
童年经验对余华小说创作影响分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6):65-67.
3
王宏图.
通向“文城”的漫长旅程——从余华新作《文城》看其创作的演变[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4):86-94.
被引量:10
4
王燕.
余华文学小说“疼痛”美学的几重维度[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5):106-108.
5
宫雪.
“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余华小说的人性勘查与伦理拆解[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6(6):128-133.
6
赵莉.
余华小说与外国文学在创作上的比较[J]
.文学教育,2016(17):58-59.
被引量:1
7
温潘亚,钱成.
“兴化长篇小说现象”调研报告[J]
.雨花,2017,0(14):24-36.
8
李立超.
浅谈中国当代作家年谱编撰的方法——以余华为例[J]
.中国文学批评,2016(3):96-102.
被引量:1
1
王蒙:江郎才尽就淡出文坛[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08(7):44-44.
2
王小敏.
简论沈从文淡出文坛的三大缘由[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57-59.
3
应必诚.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J]
.红楼梦学刊,1995(1):235-254.
被引量:5
4
赵雷.
四言诗衰落的原因[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2(1):48-50.
被引量:1
5
孙中田.
彼岸与此岸之间──走进许地山的小说世界[J]
.北方论丛,1999(5):20-23.
被引量:3
6
40年代高长虹淡出文坛原因[J]
.记者摇篮,1998(12):44-44.
7
魔圈之舞[J]
.小说评论,2002(5):6-8.
8
侯盛娟.
“笔记”体新传奇[J]
.参花(下),2015,0(5):155-155.
9
王瑛.
实验遮蔽下的自恋——论先锋小说中的自觉的叙述者形象[J]
.肇庆学院学报,2002,23(1):23-25.
10
丁婕.
1945-1949,平津地区文学期刊的向“左”转[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2):77-80.
文艺争鸣
200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