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问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代性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后,因其概念的中性色彩与包容性,它远远优越于以往革命、启蒙、汉学等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阐释角度,从而给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文学研究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现代性又是一个无比混沌的概念,学界目前对文学现代性的定义仍难有结论。现代性进入文学研究视野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文学研究淹没在文化研究中。为重建现代文学学科的学术规范,文学研究应该始终立足于文学,以具有形式审美、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等多个维度的"文学性"为研究对象。
作者 唐孕莲
出处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5期116-119,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Heilongjia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

  • 1[1][13]Jonathan Culler,"The Literary of Theory" ,in What's Left of Theory, ed. Judith Butler,John Guillory & Kendall Thomas, New York & London: Routledge, 2000, p.289, p. 290.
  • 2[美]史蒂文·塞德曼编,吴世雄等.后现代转向[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38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