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李振声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7年2月27日,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振声院士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给李振声院士颁奖。
作者
张爱民
童依平
王道文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39-1240,共2页
Hereditas(Beijing)
关键词
遗传育种学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北京人民大会堂
小麦
发育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
研究所
分类号
K8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63
1
吴卫东,石垒,李淑芳,陈凡国,夏光敏.
小麦体细胞杂种渐渗系F_6代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与位点变异[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5):926-929.
被引量:3
2
YAN Zehong,WAN Yongfang,LIU Kunfan,ZHENG Youliang,WANG Daowen.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HMW glutenin subunit and comparison of its amino acid sequence with those of homologous subunits[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47(3):220-225.
被引量:60
3
颜济,杨俊良,颜旸.
木原均,.洛夫与小麦族(禾本科)的现代遗传学属的概念(英文)[J]
.植物分类学报,2005,43(1):82-93.
被引量:16
4
陈国跃,李立会.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1):94-97.
被引量:16
5
王海燕,王秀娥,陈佩度,刘大钧.
云南、西藏与新疆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228-233.
被引量:26
6
李娜,王献平,曹双河,张相岐.
四倍体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 4x)染色体组构成的生化和SSR标记分析[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5,32(6):571-578.
被引量:8
7
张文俊,景建康,胡含.
黑麦6R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传递[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5,22(3):211-216.
被引量:12
8
彭远英,彭正松,宋会兴.
小麦中国春背景下长穗偃麦草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染色体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182-2188.
被引量:22
9
李桂萍,陈佩度,张瑞奇,王春梅,曹爱忠,张守忠.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染色体在不同小麦背景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在配子中的传递[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2):183-187.
被引量:12
10
李志翔.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综述[J]
.中学生物学,2007,23(4):8-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盖钧镒,刘康,赵晋铭.
中国作物种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评述[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03-3315.
被引量:42
2
王红日,刘爱峰,李豪圣,翟胜男,曹新有,刘成,刘建军,赵振东,宋健民,郭军.
长穗偃麦草谷蛋白改良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2018,50(4):154-159.
被引量:1
3
李庆成,黄磊,李亚洲,范超兰,谢蝶,赵来宾,张舒洁,陈雪姣,甯顺腙,袁中伟,张连全,刘登才,郝明.
小麦-黑麦6RS/6AL易位染色体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在配子中的传递[J]
.作物学报,2020,46(4):513-519.
被引量:4
4
陈晓阳,张雪海,李浩川,孙华越.
“遗传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J]
.教育教学论坛,2024(40):144-147.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龙承元,代国权,徐燕,蒋大勇,王天毅.
新业态下岑巩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种业,2017,0(A01):169-171.
被引量:1
2
张小明,薛永国.
大豆突变体库构建研究进展[J]
.大豆科学,2016,35(2):345-350.
被引量:6
3
王佳佳,万琪,葛冬冬,董辉,刘康,陈国清.
长穗偃麦草逆境诱导cDNA文库的构建和初步鉴定[J]
.核农学报,2016,30(5):878-886.
4
苏启卓,张海清,肖层林.
湖南省2010~2015年审定水稻品种的主要性状与趋势分析[J]
.作物研究,2016,30(5):497-502.
被引量:3
5
王浩庭,穆京妹,王琪琳,吴建辉,曾庆东,黄丽丽,康振生,韩德俊.
远缘杂交衍生后代中筛选小麦抗条锈病新抗源[J]
.植物病理学报,2016,46(6):783-790.
6
刘建刚,赵春江,杨贵军,于海洋,赵晓庆,徐波,牛庆林.
无人机遥感解析田间作物表型信息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4):98-106.
被引量:118
7
周宁宁,李淑斌,李远波,蹇洪英,晏慧君,王其刚,陈敏,邱显钦,张颢,唐开学.
二倍体月季F1群体的SSR鉴定与遗传分析[J]
.园艺学报,2017,44(1):151-160.
被引量:17
8
刘忠强,王开义,赵向宇,李民赞.
云环境下作物育种信息化模型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7,39(3):7-11.
被引量:8
9
许玲,吴魁,魏伶俐,陈虞雯.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3):11-14.
被引量:6
10
李永一,张化瀛,孙云轩,黄初女,朴世领,郑大浩.
甲基磺酸乙酯诱导的大豆M1候选多性状共变体重要农艺性状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7,39(6):655-664.
被引量:4
1
李晓平.
女儿眼中的李振声:“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J]
.中国经济周刊,2007(10):54-56.
2
童依平,凌宏清.
李振声院士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J]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2007,34(3):274-274.
3
余玮.
李振声和他的杂交小麦[J]
.今日中国,2007,56(6):34-36.
4
刘茂胜.
获奖者箴言——李振声院士的得与失[J]
.科学新闻,2007(5).
5
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J]
.电子知识产权,2007(4):3-3.
6
霍小光,陈菲.
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下去 坚定不移爱绿植绿护绿[J]
.中国林业,2014(8):4-5.
被引量:1
7
张行勇.
尧以为农师 天下得其利——李振声院士的小麦遗传育种研究之路[J]
.科学新闻,2007(6):46-48.
8
抓紧做好应对猪流感(甲型H1N1)的准备[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
9
临安.
李振声:一生守望金色麦田[J]
.当代老年,2007(6):16-17.
10
薛勇彪.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50年回顾与展望[J]
.遗传,2009,31(9):871-872.
遗传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