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手法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探讨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事实上,咏史诗由于其创作素材的特殊性,较之其他类型的诗作更有自身的独特表现方式。本文主要是从重构时空、好为案语、微言大义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中晚唐咏史诗在艺术上的独到之处,突出了中晚唐咏史诗与其他时代、类型的诗作比较而言的独特艺术魅力所在。
作者
毛德胜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3期39-45,共7页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关键词
中晚唐
咏史诗
重构时空
好为案语
微言大义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张晶.
中晚唐怀古诗的审美时空[J]
.北方论丛,1998(4):81-85.
被引量:6
2
(清)林昌彝著,王镇远,林虞生.海天琴思续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
(宋)罗大经 撰,王瑞来.鹤林玉露[M]中华书局,1983.
4
(清)冯浩笺注,(唐)李商隐.玉譣生诗集笺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
(后晋)刘桒等,.旧唐书[M]中华书局.
6
(清)洪亮吉著,陈迩冬.北江诗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
共引文献
5
1
耿波.
金陵怀古诗中都市空间的产生[J]
.江苏社会科学,2006(4):103-105.
被引量:5
2
冯傲雪.
论唐代咏史诗的悲剧意识[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3(3):56-59.
被引量:2
3
黎修良.
论辛弃疾的怀古词[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5):112-115.
被引量:1
4
毛德胜.
论晚唐咏史诗的审美特性[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2-87.
被引量:1
5
陶柳.
唐怀古诗“时空感”来由:古、今双重空间的建构[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6):31-35.
同被引文献
11
1
何斓.
试论白居易思想对“白俗”之影响[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9-12.
被引量:2
2
韦春喜,张影.
试论中晚唐咏史诗繁盛的历史文化原因[J]
.贵州社会科学,2007(5):70-73.
被引量:2
3
赵荣蔚.
论晚唐寒士诗歌的俚俗之风[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6):103-106.
被引量:2
4
汪丽萍.白诗艺术成就初探[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10)
5
景遐东.
江南文化与白居易思想及创作关系浅探[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4):33-38.
被引量:4
6
毛德胜.
论中晚唐咏史诗的精神指归[J]
.中国文学研究,2008(4):8-12.
被引量:2
7
韦春喜,张影.
试论中晚唐史论体咏史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原因[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66-72.
被引量:5
8
李真瑜,常楠.
中国古代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与历史观念[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88-94.
被引量:1
9
潘晓玲,赵望秦.
胡曾《咏史诗》的“通俗”艺术[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66-69.
被引量:4
10
袁婷婷.
从白居易看中唐知识分子创作与生存环境之关系[J]
.当代小说(下半月),2011(3):31-3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弓亚斌.
论晚唐咏史诗兴盛的文学史价值[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6):73-76.
被引量:1
2
许晓芳.
白居易咏史诗艺术成就探析[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90-19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姚秀梅.
从“读”“悟”“学”三方面入手提高散文教学质量[J]
.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1(5):78-78.
被引量:2
1
班澜.
也说黄庭坚诗歌意象的“陌生化”[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22(6):59-63.
被引量:1
2
刘穗艳.
诗的画中态——试以李白、苏轼的诗作比较[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6):223-226.
3
刘晨慧.
华年之思 浅说无端[J]
.安康学院学报,2015,27(5):58-60.
4
李金松.
论孙梅《四六丛话》中的骈文批评[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69-74.
被引量:2
5
门岿.
试论曹德和他的《长门柳》——兼谈《元曲纪事》中有关案语的失误[J]
.中国文学研究,1988(4):121-123.
被引量:1
6
苏纯秀.
恩格斯《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一封信中悲剧性探究[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8):52-52.
7
杜运威,张敏.
论《山阳诗征续编》与淮安文学[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4):531-534.
8
王翠红.
《文选集注》编者案语发微[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2(3):88-93.
被引量:3
9
王惠丹.
“小结裹”视角下的杜牧咏史诗[J]
.社科纵横,2012,27(8):87-88.
10
黄裳.
凤城一月记(上)[J]
.书城,2007(1):103-111.
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