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秦岭至淮河一线史前文化的特征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秦岭至淮河一线不但是中国自然地理上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中国南方和北方史前文化的分界线。秦岭至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华北地区史前文化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秦岭至淮河以南属于广义的华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秦岭至淮河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相互传播和渗透的中间地带。
作者
张之恒
出处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2008年第5期46-50,共5页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关键词
秦岭至淮河
史前文化
文化传播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89
1
张钟云.
徐与舒关系略论[J]
.南方文物,2000(3):45-49.
被引量:6
2
徐夷迁徙考[J]
.历史研究,1996(4):5-14.
被引量:27
3
张玉石,赵新平,乔梁.
郑州西山仰韶时代城址的发掘[J]
.文物,1999(7):4-15.
被引量:128
4
周崇云.
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5):8-14.
被引量:12
5
张敏,韩明芳.
虞舜南巡狩与勾吴的发端[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3):105-113.
被引量:11
6
栾丰实.
北辛文化研究[J]
.考古学报,1998(3):265-288.
被引量:26
7
徐中舒.
蒲姑、徐奄、淮夷、群舒考[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65-76.
被引量:32
8
黄景略,张忠培.
淮河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绚丽画卷──龙虬庄遗址与江淮地区古文化学术座谈会专家发言纪要[J]
.东南文化,1999(3):3-13.
被引量:3
9
朱乃诚.
良渚的蛇纹陶片和陶寺的彩绘龙盘——兼论良渚文化北上中原的性质[J]
.东南文化,1998(2):14-21.
被引量:19
10
苏秉琦.
略谈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在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学术讨论会上的一次发言提纲[J]
.文物,1978(3):40-42.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3
1
陆勤毅,朱华东.
淮河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贡献[J]
.学术界,2015(9):194-206.
被引量:11
2
张萍.
从淮系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看群舒的来源——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J]
.安徽史学,2016(2):163-168.
3
陈德琥.
淮河文化的主体文化特质[J]
.学术界,2022(11):106-1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张萍.
从淮系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看群舒的来源——学术史的回顾与思考[J]
.安徽史学,2016(2):163-168.
2
孙娜蒙.
淮河文化融入室内陈设设计创新的结构层级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2018,7(6):112-116.
被引量:2
3
芮琼,王海.
亳文化研究的时代价值及影响力提升路径探赜[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11-16.
被引量:2
4
张文禄.
亳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59-64.
被引量:1
5
赵颖,杨宏雨.
帝制极权下的文化衰朽——读《湮没的帝都——淮河访古行纪》[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13(1):146-150.
6
陈德琥.
淮河文化的主体文化特质[J]
.学术界,2022(11):106-118.
被引量:2
7
袁飞.
深化和繁荣淮河文化研究的思考[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1-6.
被引量:2
8
董紫薇,曹祝兵.
淮河流域方言俗语、谚语、歇后语研究可视化分析与展望[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2-39.
9
莫林丽,余佳华,吴仁献,李光慧.
安徽省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与文化产业耦合协调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23,52(4):358-366.
10
胡成龙,陈雨璇.
基于知识图谱的淮河文化传播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4):54-57.
1
段宏振.
白洋淀地区史前环境考古初步研究[J]
.华夏考古,2008(1):39-47.
被引量:10
2
苑天泽.
英汉颜色词与文化内涵[J]
.中国校外教育,2014(9):98-98.
被引量:1
3
WU Li,ZHU Cheng,ZHENG Chaogui,MA Chunmei,WANG Xinhao,LI Feng,LI Bing,LI Kaifeng.
Impact of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on the prehistoric cultures of Zhejiang region, East China[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24(4):669-688.
被引量:10
4
陈玉霞,高芬.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J]
.兰台世界(上旬),2011(3):78-79.
被引量:5
5
罗婷.
丝绸之路上东方文明的传播与影响[J]
.青年文学家,2014,0(9Z):168-169.
6
黄云清.
展示自然的力与美——世界自然遗产广西环江喀斯特[J]
.南方国土资源,2014,0(11):52-55.
7
罗强.
穿透茶马古道的回响[J]
.科学大观园,2014(11):70-71.
8
尚亨.
介于东西方之间的俄罗斯文化[J]
.考试周刊,2016,0(66):15-15.
9
千年古县文化传播与地名申遗座谈会在成都举行[J]
.中国地名,2010(8):63-63.
10
地理学[J]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8,14(9):77-79.
中国历史文物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