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社会转型与道德教育目的的嬗变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人们的生活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为了适应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必须确立实践主义的道德教育目的,把实践道德行为、履行道德义务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培养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实现知行的真正统一。
作者
聂立清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109,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KS040)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道德教育目的
嬗变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892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S].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美]埃·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孙依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
7
[德]马克斯·韦伯 林荣远 译.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
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9.
共引文献
2892
1
张士昌.
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2):12-14.
2
李松玉.
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121-124.
被引量:9
3
苏志宏.
议会道路与晚年恩格斯[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3-5.
4
李丹.
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关系[J]
.社会主义研究,2004(4):15-18.
5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6
徐永军.
政治制度正义、属性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4-17.
被引量:6
7
李知恕.
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J]
.理论与改革,2002(3):32-35.
被引量:5
8
王炎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启示[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5):10-14.
9
孟源.
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实现[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56-158.
被引量:6
10
李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J]
.开封大学学报,2004,18(3):5-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7
1
戚万学.
道德教育的实践目的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1):12-17.
被引量:16
2
郝德.
人的存在方式与教育的乌托邦品质[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7-11.
被引量:59
3
岳伟,金保华.
悖离与重建——关于现行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
.社会科学战线,2000(6):222-224.
被引量:3
4
龙宝新.
从理性观的变迁看教育精神的转向[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2):7-11.
被引量:5
5
程亮.
道德教育:在规范与德性之间[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5):36-41.
被引量:8
6
许瑞芳.
德育目的观的现代化转换[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4):37-38.
被引量:3
7
李丹.
回归生活世界的当代道德教育[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0B):142-142.
被引量:1
8
唐汉卫.
道德教育的生活目的论[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10):40-43.
被引量:3
9
郑金凤.
公德优先:现代道德教育目的的选择[J]
.前沿,2006(2):100-101.
被引量:1
10
刘丙元,张建英.
道德教育的生活目的论[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6):56-5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杨建朝.
当代教育精神研究综述及其问题[J]
.江苏教育研究,2012(10):14-18.
2
杨建朝.
当代教育精神研究述评[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11):3-6.
3
邵蔚旸.
浅析我国德育目的研究的现状与取向[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10):129-131.
1
中、日、美三国道德教育目的的差异[J]
.山西教育(管理版),2005(8):28-29.
2
马晓燕.
道德教育应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吗?[J]
.江西教育科研,2002(4):15-16.
被引量:5
3
刘丙元,张建英.
道德教育的生活目的论[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6):56-59.
被引量:2
4
王俏华.
论道德教育目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再探[J]
.教育科学研究,2012(5):56-59.
5
郭奕晶.
关于道德教育目的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81-182.
6
谢兰荣.
关于道德教育目的、原则和方法的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13(2):44-47.
7
何爱群.
“小先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J]
.重庆陶研文史,2013(2):72-75.
8
宋艳.
回归生活德育的实践途径[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1):108-110.
被引量:5
9
李红.
让道德教育与生活同行[J]
.广西教育,2006(09A):19-20.
10
武惠庭.
完善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渠道和内容[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4):60-61.
被引量:11
教育探索
200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