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绝对知识: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的终极关怀及其当代批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发,探寻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学术与理论根源。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绝对知识的解读,提出绝对知识是黑格尔伦理思想体系的终极关怀,黑格尔通过绝对知识开创了一个由"真"统"善"的现代性伦理言路。在此基础上,从当代学术前沿与黑格尔绝对知识本身视角对黑格尔的绝对知识进行了当代批判,提出建立由"善"导"真"的伦理向度、构建和谐伦理体系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
庞俊来
宋开之
机构地区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5-88,共4页
Academia Bimestris
关键词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绝对知识
由“真”统“善”
由“善”导“真”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0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617、313、176、176页.
3
樊浩.《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4
[德]黑格尔 贺辟 王玖兴 译.《精神现象学》(下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57页.
5
[美]Tom Rockmore.《黑格尔:之前和之后-黑格尔思想历史导论》,柯小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51-152,151页.
6
[德]康德.《逻辑讲义·导论Ⅲ》,转引自李泽厚.《李泽厚哲学文存》(上编),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349页.
7
[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商务印书馆i1996年版,第254,255页.
8
[美]罗尔斯.《道德哲学史讲义》,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444、465、471、459、460页.
9
[美]Millard J.Erickson.《后现代主义的承诺与危险》,叶丽贤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1页.
10
江足宁.
真善美:人类实践的三重尺度[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3(2):21-2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5
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1]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
[2]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中国哲学史(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158.
4
[5]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83.
5
[7]达尔文.物种的起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
共引文献
100
1
付明艳.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区教育[J]
.文教资料,2007(2):136-137.
被引量:1
2
谭培文.
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疑难的戈尔迪之结[J]
.南京社会科学,2004(8):10-16.
被引量:3
3
沈晓辉.
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J]
.求索,2004(7):156-158.
4
段钢.
论人类需求与需求人类学的构建[J]
.民族研究,2000(6):54-60.
被引量:3
5
杨宗元.
论公平范畴[J]
.道德与文明,2003(5):38-41.
被引量:12
6
包心鉴.
制度建党:工人阶级执政党执政所依、生命所系[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81-87.
7
公丕祥.
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J]
.中国法学,2002(5):26-48.
被引量:29
8
朱春艳.
实用主义和技术批判理论:对技术哲学界一段争论的探究[J]
.哲学动态,2005(4):19-25.
9
易小明.
本质的生成与生成的本质——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与生成主义思维方式比较探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5(4):282-285.
被引量:18
10
卢先明.
略论公民道德的层次性[J]
.道德与文明,2005(4):46-49.
被引量:14
1
竺简.
黑格尔伦理思想初探[J]
.道德与文明,1983(5):41-44.
被引量:1
2
黄成华.
实践理性:现代性道德重构的路径选择[J]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54-56.
被引量:1
3
丁雪枫.
论黑格尔伦理对道德的价值超越[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2):40-44.
被引量:3
4
黄其洪,于永成.
论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由来、逻辑定位和基本结构[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26(7):33-38.
被引量:4
5
重羊.
灶神 上天派来的使者[J]
.中国收藏,2011(8):52-53.
6
王峰明.
在“经济”与“其他”之间——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之批判[J]
.教学与研究,2015(8):31-39.
7
朱季康.
近代以来所谓“中国模式”的历史考察与当代批判[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1-7.
被引量:2
8
田雨.
吉林省基督教两会举行三自50周年暨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J]
.天风,2000(7):15-16.
被引量:1
9
张亮.
作为马克思“继承人”的吉登斯[J]
.江海学刊,2012(4):70-75.
被引量:4
10
肖会舜,欧阳凌.
道德理性与伦理精神——论黑格尔伦理对道德的超越[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5-9.
学海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