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传媒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形式渗透于人们生存的各个空间,已经成为除家庭、学校、同伴以外影响个体成长的首要因素。大众媒介,特别是青少年偏爱和擅长的网络媒介,在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和充分的信息资源、娱乐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同时,也让少年们开始重新审视他们赖以成长的这个世界,重新进行自我定位,不断地追寻“我是谁?”这个古老而永存的人生课题。在青少年自我探索的生命历程中,现代传媒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者
王晓萍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出处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3-54,共2页
Media Observer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
网络传媒
大众传媒
个体成长
大众媒介
网络媒介
信息资源
分类号
G210.7 [文化科学—新闻学]
B8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刘海.
论青年文化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J]
.法制与社会,2007(5):710-711.
被引量:2
2
陈亮.
论青年文化在传播中的社会导进功能[J]
.中国青年研究,2005(3):79-82.
被引量:13
3
贾秀娟.
虚拟社会与青少年社会化模式的变迁——从网络传播看青少年社会化问题[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0(5):33-3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夏义堃.
试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
.探索,2000(5):78-80.
被引量:3
2
陈亮.
论青年文化在传播中的社会导进功能[J]
.中国青年研究,2005(3):79-82.
被引量:13
3
巴赫金(李兆林 夏忠宪译).拉伯雷研究[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4页.
4
约翰·菲斯克(杨全强译).解读大众文化[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8页.
5
廖龙辉.
网络:传统社会化模式的消解[J]
.社会,2002,22(1):11-13.
被引量:21
6
赵渭荣,徐瑾.
当代大众传媒演变及其与青年政治社会化关系[J]
.思想.理论.教育,2003(9):44-47.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6
1
华红琴.
网络影响下的青少年社会化与生活方式 双重机制、多元化和性[J]
.社会,2007,27(2):147-158.
被引量:23
2
宗锦莲.
透过网络语言看青少年文化的特点及其建构[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10):52-54.
被引量:2
3
许传新,许若兰.
近十年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述评[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6):44-48.
被引量:8
4
宗锦莲.
浅析网络语言与青年文化的建构[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7(6):15-18.
被引量:4
5
王亚鹏.
“网络红人”现象剖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7(12):34-37.
被引量:17
6
王晓萍.
专业化发展:青春期教育的路径追求[J]
.南京社会科学,2009(4):102-106.
被引量:8
7
王玲宁.
新媒介环境下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10(10):40-47.
被引量:3
8
刘海.
论青年文化与大众传媒的相互作用[J]
.法制与社会,2007(5):710-711.
被引量:2
9
林光汉.
政治认同视野中的大学生青年文化建设[J]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8):10-12.
被引量:1
10
林光汉.
青年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政治认同[J]
.当代青年研究,2013(1):10-1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
1
马晓明,徐宪春.
自我同一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5(5):46-47.
被引量:29
2
冯红霞.体育院校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特点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
3
张日昇.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地位的研究-同一性地位的构成及其自我测定[J].心理科学,2000,4:430-434.
4
韩晓峰.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
.人口学刊,2004,26(1):34-39.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1
1
亓玉芬,张凯,彭翔吉.
优秀运动员自我同一性的特征研究[J]
.运动,2011(6):35-36.
1
宫贤平,林向英.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干预研究综述[J]
.教育学术月刊,2008(12):13-14.
被引量:4
2
吴志翔.
对隐私的偷窥和审判是一种恶[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8(10):9-9.
3
薛睿.
中国网络传媒后现代化趋势及其伦理反思[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3):366-369.
被引量:1
4
贾喜英.
开展经典阅读 促进个体成长[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7):17-19.
5
文丹凤.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与生涯发展研究述评[J]
.社会心理科学,2015,30(8):61-63.
6
王佶.
档案的力量——桐乡名人档案建设纪实[J]
.浙江档案,2013(4):28-30.
被引量:1
7
刘卫华,杨怀中.
科技发展对自我同一性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7):148-151.
8
林周毅.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四面“镜子”[J]
.山东教育(小学刊),2008(4):64-64.
9
史新宇.
家长与教师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影响[J]
.北方文学(中),2013(7):234-234.
10
于丹.
庄子如何看待生死[J]
.青年博览,2015,0(18):25-25.
传媒观察
200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