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被害人同意在故意伤害罪中的界限--以我国刑法第234条第2款中段为中心
被引量:25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8-727,共20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参考文献40
-
1Schmidhaeuser, Strafrecht AT, 1975, 8/123f.
-
2Stratenwerth,Strafrecht AT, 1981, Rn. 210. 362f.
-
3[德]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
-
4Baumann/Weber/Mitsch, Strafrecht AT, 2003, §17 Rn. 94.
-
5Kuehl, Strafrecht AT, 2005, §9 Rn. 26.
-
6[日]大谷实 黎宏译.《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377页.
-
7“曾劲青、黄剑新保险诈骗、故意伤害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编.《刑事审削参考》(总第38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96号案例.
-
8"曾劲青、黄剑新保险诈骗、故意伤害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编.《刑事审削参考》(总第38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页93,98-99.
-
9黎宏.被害人承诺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2007,29(1):84-104. 被引量:138
-
10Troendle/Fischer, StGB,2007, §28. Rn. 9a.
二级参考文献45
-
1[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801,802-803页.
-
2[日]大谷实 黎宏译.《刑法总论》[M].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377页.
-
3[日]大塚仁 冯军译.《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页,第280页.
-
4[日]川端博.《刑法总论讲义》[M].成文堂,1995年版.第37页.
-
5[日]平野龙一.《刑法总论Ⅱ》[M].东京:有斐阁,1975年版.第216页.
-
6[日]前田雅英.《现代社会与实质的犯罪论》[M].东京大学出版会,1992年版.第69页.
-
7[德]黑格尔 贺辟译.《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99-100页.
-
8[日]大冢仁著 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6页.
-
9马克昌.《刑法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第304页.
-
10[日]平野龙一.《刑法总论Ⅰ》[M].有斐阁,1972年版.第43页.
共引文献371
-
1周光权.被害人受欺骗的承诺与法益处分目的错误——结合检例第140号等案例的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2):17-36. 被引量:14
-
2沈晓白.客观归责论视角下的被害人危险接受[J].刑事法评论,2022(2):122-137.
-
3张忆然.同意错误的被害人自我答责——基于错误类型的再区分[J].刑事法评论,2019(1):205-234. 被引量:1
-
4肖飒.共犯处罚根据论的解构与批判[J].刑法论丛,2021(4):349-377.
-
5姜涛,张志鼎.P2P网贷型非法集资的入罪标准实证研究[J].刑法论丛,2018,0(4):333-379. 被引量:3
-
6徐颖.权利人同意的限缩:刑罚根据、要素与体系[J].刑法论丛,2018,4(4):261-292. 被引量:1
-
7刘爱娇,陈子薇.丽江“游托”犯罪案件应对初探[J].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17):43-45.
-
8赵晓波.被害人角色对诈骗罪认定的影响——以针对老年人的会销诈骗为例[J].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7):221-223.
-
9贾学胜.被害人受骗同意的效力判定:修正的法益关系错误说之提倡[J].法学评论,2021,39(6):51-62. 被引量:4
-
10乔丽品.良法?恶法?——嫖宿幼女罪存废之争[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2(3):7-8.
同被引文献319
-
1姜涛.新罪之保护法益的证成规则——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保护法益论证为例[J].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3):37-55. 被引量:53
-
2黄小飞.自杀违法的辩护与新论说——作为参与自杀处罚路径的探讨[J].刑事法评论,2019(1):635-655. 被引量:2
-
3石晶.人体基因科技风险规制路径的反思与完善——以宪法与部门法的协同规制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2):100-118. 被引量:7
-
4张文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体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1):5-54. 被引量:326
-
5付立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保护法益与犯罪类型[J].清华法学,2021,15(4):72-86. 被引量:60
-
6苏宇.风险预防原则的结构化阐释[J].法学研究,2021(1):35-53. 被引量:80
-
7秦天宝.论风险预防原则在环境法中的展开——结合《生物安全法》的考察[J].中国法律评论,2021(2):65-79. 被引量:40
-
8姜涛.基因编辑之刑法规制及其限度[J].东方法学,2021(2):69-85. 被引量:42
-
9史乃兴.事实上的非犯罪化——论德国刑法中期待可能性理论及其对我国刑法的功能性借鉴[J].德国研究,2004,19(2):71-75. 被引量:3
-
10田宏杰.故意伤害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J].法学家,2001(4):99-10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25
-
1孙鹏庆.未成年人核准追诉程序的教义学阐释[J].青少年法治教育,2023(3):2-7.
-
2车浩.论刑法上的被害人同意能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26(6):113-120. 被引量:28
-
3王志祥.故意伤害罪理论研究六十年[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21(3):5-17. 被引量:11
-
4吾采灵.组织出卖人体器官行为之定性研究 兼对《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第1款的解读[J].中国检察官,2011(10):30-34. 被引量:6
-
5车浩.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J].法学,2011(8):34-44. 被引量:76
-
6车浩.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J].中国法学,2012(1):89-105. 被引量:180
-
7王烁.论我国刑法对老年人适用死刑的限制——对《刑法修正案(八)》第三条的解读[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10(2):44-47.
-
8黄芬.受害人同意在身体法益侵害中的界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35-39.
-
9邓毅丞,申敏.被害人承诺中的法益处分权限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32(4):173-181. 被引量:14
-
10赵国玲,徐然.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根基的比较与重构——从救助和补偿的概念之争谈起[J].东南学术,2015(1):150-16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56
-
1梁根林.买卖人口犯罪的教义分析:以保护法益与同意效力为视角[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2,30(4):17-37. 被引量:10
-
2张明楷.身体法益的刑法保护[J].政治与法律,2022(6):2-18. 被引量:14
-
3刘艳红.形式入罪实质出罪:无罪判决样本的刑事出罪机制研究[J].政治与法律,2020(8):120-135. 被引量:73
-
4金秋实,金燕.自我危险化中被害人答责与参与人的救助义务[J].政法学刊,2024,41(3):75-83.
-
5朱纪源.非对峙型受虐妇女反杀案:现状检讨与纾困路径[J].中财法律评论,2024(1):387-419.
-
6何挺,刘颖琪.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核准追诉“情节恶劣”要件的思考[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1(2):12-20. 被引量:18
-
7黄小飞.自杀违法的辩护与新论说——作为参与自杀处罚路径的探讨[J].刑事法评论,2019(1):635-655. 被引量:2
-
8张忆然.同意错误的被害人自我答责——基于错误类型的再区分[J].刑事法评论,2019(1):205-234. 被引量:1
-
9刘颖恺.结果归属理论的司法实务适用情况与应然走向[J].现代法治研究,2020(3):82-96.
-
10王静.智慧司法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J].法学论坛,2024,39(2):106-118. 被引量:6
-
1王鹏.刑事和解基本问题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362-364. 被引量:2
-
2聂婴智.反垄断法法益解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5(4):134-139. 被引量:1
-
3陈炜,周园.论刑事和解的主体及适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45-49. 被引量:1
-
4徐亦璟.被害人同意之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6):41-42. 被引量:1
-
5刘琪,孟显芳.被害人承诺的故意伤害罪立法初探[J].神州,2013(10):176-176.
-
6夏向忠.从刑法谦抑性角度看危险驾驶不应入刑[J].天津检察,2011(1):51-52.
-
7董文蕙,佘小松.英美刑法严格责任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1):156-159. 被引量:4
-
8潘星丞.赌博罪:刑事犯还是行政犯——澳门立法的启示及借鉴[J].法治研究,2014(8):99-105. 被引量:1
-
9黄奇中.“妨害公务罪”若干问题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9-56. 被引量:13
-
10刘莉萍.紧急避险的法益保护[J].福建轻纺,2003(12):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