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放射损伤合并烧伤肠源性感染发生特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合并烧伤肠源性感染的特点及其复合效应。方法:采用小鼠15%Ⅲ度烧伤、8Gy放射损伤及两伤复合的动物模型,用3H-TdR标记大肠杆菌,喂饲小鼠,分别于伤后1~96h,9个时相点检测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的dpm值△。结果:①三类损伤后均发生了肠道细菌移居,但定植于肠道的标记菌进入组织的量和达峰值的时间不尽一致。单烧、复合伤肠道细菌移居发生早(4h),单放稍晚(6h),说明烧伤在早期肠道细菌移居中占主要地位;伤后6h,单烧和复合伤达峰值,而单放于伤后12h细菌移居达峰值;随后细菌移居逐渐减少,到96h单烧肠道细菌移居已不明显,而此时单放和复合伤仍很严重。②单放和复合伤细菌移居的程度重,以复合伤最重,dpm值大于单一伤,但小于两伤之和,即“1<1+1<2”。结论:复合伤动物与两单伤比较,肠道细菌移居具有发生早、程度重、恢复慢的特点,防治时应予重视。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5-407,共3页 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白晓东,粟永萍,刘贤华.严重烧伤后肠粘液成分变化与肠源性感染的关系[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12(2):90-92. 被引量:10
  • 2于勇,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4年,15卷,1期,15页
  • 3叶维新,实验核医学技术,1991年,234页
  • 4马利,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12卷,1期,1页
  • 5粟永萍,烧伤研究,1985年,286页
  • 6施新猷,医学动物实验方法,1979年,24页

二级参考文献5

  • 1陈志华,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1年,15卷,301页
  • 2马利,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1卷
  • 3马利,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0年,12卷,1页
  • 4游向阳,上海免疫学杂志,1989年,9卷,37页
  • 5王毓三,临床检验杂志,1981年,2卷,46页

共引文献9

同被引文献39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