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进步观”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如何认识评价传统思想、传统诗文评中的"发展"、"进步"观念,对于我们总结和反思20世纪中国文学史理论建构和书写实践意义重大。本文梳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进步观"的内在发展理路,其思想与知识谱系,以及由传统变易发展观到现代意义的"进步观"之演变脉络,在此基础上,分析"进步观"由学术边缘走向中心之缘由,并对其学理背景及学术地位进行反思。
作者
党圣元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103,共6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古代文学批评
进步观
中国
传统思想
文学史理论
认识评价
知识谱系
演变脉络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B82-057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10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6
1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第1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1页.
2
陈独秀.《现代欧洲文艺史谭》[J].青年杂志,1915,1.
3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A]..《鲁迅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6页.
4
谭正壁.《中国文学进化史》,上海光明书局,1930年再版,第11页.
5
章太炎.《俱分进化论》,《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6页.
6
冯友兰.《人生哲学》第十二章,《三松堂全集》(第一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15页.
共引文献
60
1
陈浩.
思想对话的形象 从绍兴民间文化解读鲁迅的思想风格[J]
.鲁迅研究月刊,2004(10):60-65.
被引量:4
2
张传敏.
中国现代文学走向左翼现实主义的内在逻辑——论新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左翼现实主义的深层精神关联[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6):67-72.
3
邓程.
理性化对新诗的危害[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18(5):37-40.
4
陈平原.
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31.
被引量:44
5
王风.
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3):75-96.
被引量:28
6
闫立飞.
在民族国家与文学之间——初创期的现实主义批评话语[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4):64-69.
7
王晖.
“写实文学”阐释的历史性与当代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92-97.
被引量:1
8
黄开发.
“五四”现实主义文学观念的发生[J]
.山东社会科学,2005(10):29-33.
被引量:2
9
张宝明.
《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文学谱系的生成[J]
.文学评论,2005(5):63-69.
被引量:5
10
卢铁澎.
中国现代艺术思潮观的历史发展[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107-112.
同被引文献
103
1
赵利民.
中国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略论[J]
.齐鲁学刊,1999(4):22-27.
被引量:1
2
吴承学.
历史的观念——中国古代文学史观初探[J]
.文学评论,1992(6):76-86.
被引量:4
3
陈独秀.
敬告青年[J]
.当代青年研究,1989(2):32-35.
被引量:64
4
陈伯海.
中国传统文学史观述略[J]
.社会科学战线,1993(1):225-234.
被引量:1
5
罗宏.
“文学终结”论的中国解读[J]
.学术研究,2004(10):120-123.
被引量:7
6
樊柯.
科学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研讨会综述[J]
.文学评论,2005(2):194-197.
被引量:3
7
王齐洲.
论文学的进化与退化——20世纪的一种文学史观的检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5):95-103.
被引量:3
8
彭锋.
艺术的终结与重生[J]
.文艺研究,2007(7):30-38.
被引量:29
9
胡应麟.《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06页.
10
李贽.《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引证文献
5
1
孙艳秋.
中西语境下的“艺术终结”[J]
.思想战线,2009,35(4):106-109.
2
朱首献.
科学主义与草创期中国文学史观建构[J]
.文学评论,2010(3):163-168.
被引量:7
3
沙红兵.
“通三统”: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历史观念”批判[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4):97-105.
4
王明辉.
胡应麟“格以代降”说的诗学意义与文化意义[J]
.文艺理论研究,2016(2):135-143.
被引量:1
5
周小琴,党圣元.
科学的权威化与文学史正名——中国文学史理论研究的新维度[J]
.社会科学家,2019,0(6):130-136.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李玮玮.
从《诗镜总论》看陆时雍的“中和”诗论观[J]
.作家天地,2020(12):1-2.
2
韩德信.
科学主义对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5):126-129.
被引量:1
3
韩德信.
文学理论中反本质主义问题的反思[J]
.甘肃社会科学,2014(3):7-10.
被引量:1
4
董首一,曹顺庆.
影视改编中的病态美学及矫正思路——以四大名著新旧版影视改编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8):176-180.
被引量:1
5
王晓华.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冲突下的《发条橙》解读[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4):60-65.
被引量:1
6
颜水生.
科学共同体与中国文学史的现代书写[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4(4):92-102.
7
李无未,张品格.
日本“汉文典”与早期“中国文学史”编撰模式[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2(1):162-172.
被引量:2
8
朱泽宝.
20 世纪上半期正讹类小说批评的兴起及其学术内蕴[J]
.中国文学研究,2024(2):98-106.
1
郭楚伟.
鲁迅对民间文学的论述及所受影响[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1999,12(2):10-13.
被引量:1
2
宫泉久.
论齐文化与蒲松龄的女性观[J]
.理论学刊,2006(6):116-118.
被引量:1
3
张吉珍.
论《世说新语》中女性描写方法[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8,28(6):46-49.
4
张春晖,叶汝惠.
帝国魅影中的英语文学[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91-96.
5
张春晖,叶汝惠.
帝国魅影中的英语文学[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118-123.
6
张春晖,叶汝惠.
帝国魅影中的英语文学[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5):127-132.
7
徐烨中.
浅论《镜花缘》中的女性进步观[J]
.金田,2012(3):48-48.
8
郑晓丽.
对屈原的再认识[J]
.文学教育,2017(1):174-175.
被引量:1
9
胡家祥.
艺术真实三题[J]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9(2):38-43.
被引量:1
10
洪申我.
是亦不是之间——关于中国古代文论“文”与“人”关系的辩析[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5):485-488.
文学评论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