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英汉动词及物性认知比较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动词而言的"及物性"历来是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研究重点。后者利用认知语义学关于事件的理论,从"能量传递"和"状态改变"角度探求其语法特征。英汉分属分析性、综合性语言派别,当从认知角度分析动词及物性问题时,两者相互联系。
作者
罗先群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
出处
《科教文汇》
2008年第30期244-244,共1页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关键词
及物性
能量转换
性质改变
认知语法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1
曾立英,杨小卫.
从“作格”角度谈主语系统的选择[J]
.汉语学报,2005(4):22-30.
被引量:8
2
邓思颖.
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J]
.中国语文,2004(4):291-301.
被引量:108
3
孙英杰.
被动式与动词的及物性[J]
.北方论丛,2006(2):70-74.
被引量:5
4
赵霞.
作格结构及其概念框架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10-13.
被引量:11
5
秦德娟,袁毅敏.
作格分析法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3):136-139.
被引量:3
6
曾立英.
作格研究述评[J]
.现代外语,2007,30(4):424-432.
被引量:32
7
刘探宙.
一元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J]
.中国语文,2009(2):110-119.
被引量:83
8
王全智,徐健.
作格概念的延伸及其解释力[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55-5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王政卿.
现代汉语作格结构语法辨析[J]
.语文建设,2013,0(11Z):72-73.
1
刘扬.
关于翻译标准的思考[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10):89-92.
2
姚春花.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J]
.大观周刊,2011(39):133-133.
3
肖璐.
试探“(一)些”的未知语义成分[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5,0(9).
4
段梦桃.
交互式教学法在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堂上的应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3).
5
李一中.
英汉双语对比研究管窥[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21(S1):9-15.
6
徐德江.
充分发挥汉字国际性的功能[J]
.汉字文化,1994(4):1-3.
被引量:1
7
于琳.
高专学生英语写作中词性搭配失误原因分析研究[J]
.大家,2012(3):219-219.
8
朱湘军.
翻译:语言能量的转换[J]
.上海翻译,2016(1):10-13.
被引量:1
9
张烈材.
德语词序浅析[J]
.外国语文,1980,5(2):56-61.
被引量:2
10
张士兰.
浅探高考完形填空题的特点和解题指导[J]
.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19):82-84.
科教文汇
2008年 第3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