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1997年第6期35-36,共2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7
-
1刘爱玲,王平,宋子良.科技奖励中的失范行为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7(1):99-108. 被引量:5
-
2张忠奎.正确认识和引导奖后派生待遇[J].中国科技奖励,1994,2(3):36-38. 被引量:1
-
3樊春良.科学与治理的兴起及其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5,23(1):7-13. 被引量:36
-
4袁建湘.科技奖励要以人为本[J].中国科技奖励,2004(12):84-85. 被引量:4
-
5李和宇.地方政府科技奖励的功能与趋势分析[J].中国科技奖励,2005,13(5):78-81. 被引量:5
-
6赵东伟,杨清明.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科技奖励制度在运行中的“度”[J].探索,2006(2):142-145. 被引量:2
-
7唐五湘,柯常取,黄海南,刘志辉,周飞跃,姜大利.我国地方科技奖励政策调研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7(7):31-33. 被引量:9
-
8媒体称社会管理和执政理念滞后致负面舆论激增,中国青年报,2011.11.5.
-
9杰里·加斯顿.科学的社会运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52.
-
10R·K·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400,406.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李砚忠,段龙飞.以科技创新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J].探求,2021(4):51-58. 被引量:2
-
2肖尤丹.改革科技奖励亟需回归制度常识[J].科学与社会,2015,5(4):24-30. 被引量:8
-
3许娇.异质性知识团队互惠合作生产机制及制度保障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4):62-70. 被引量:2
-
4李琦,陈晋,刘福全.PDCA循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6):132-135. 被引量:11
-
5陆桂军,李柳杰.深化广西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7,17(9):12-14. 被引量:2
-
6郑茜.科技奖励对社会创新的影响机理——基于广东的探索性案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4):19-25. 被引量:8
-
7俞立平.人文社科“四唯”关系分析、危害比较及对策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1,33(1):50-57. 被引量:5
-
8赵万里,丁奎元.绩效困境与科技奖励的新范式——从科技政策到创新治理[J].科学与社会,2021,11(2):30-51. 被引量:4
-
9俞立平,胡甲滨,陈庭贵.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奖励投入产出绩效研究——基于高校奖励孤岛的反思[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3):48-57.
-
10刘辉.中国与世界科技强国科技奖励制度比较与启示[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3,55(4):92-99. 被引量:2
-
1孙肖南.我国科技奖励及其派生待遇的区别和关系[J].科学学研究,1997,15(2):62-68. 被引量:7
-
2孙肖南.我国科技奖励及其派生待遇的区别和关系[J].信息与开发,1996(4):19-24.
-
3吴文阳.对科技奖励派生待遇的思考[J].石油科技论坛,1996,15(5):9-11.
-
4张云云.对奖后派生待遇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科技奖励,1995,3(4):31-33.
-
5黄跃雄,熊玲玲.加快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科技奖励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奖励,1997,0(3):18-20. 被引量:1
-
6田丽.学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几点认识[J].中国科技奖励,1999,7(3):12-13.
-
7孙肖南.我国科技奖励派生待遇问题初探[J].中国科技奖励,1996,4(1):18-20. 被引量:4
-
8孙肖南.我国科技奖励派生待遇问题初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1):37-40. 被引量:1
-
9张忠奎.正确认识和引导奖后派生待遇[J].中国科技奖励,1994,2(3):36-38. 被引量:1
-
10郑士贵.试论派生待遇的本质[J].管理观察,1998(3):4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