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心理视阈下的和谐社会构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和谐,包括个体内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就是要洞察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干预不良社会行为和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作者 许珍芳
出处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0期91-92,104,共3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5]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 2刘印房.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分化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2):41-43. 被引量:3
  • 3[5]本报评论员.统筹公平与效率[N].国际金融报,2005-10-12(1).
  • 4[6]陈至立.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开创我国农村教育工作新局面[M]∥中国教育年鉴200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 5[8]郑心雄.心理·心里·新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10-15.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