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文章系统回顾了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探索阶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和创新阶段,进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而艰难的历史进程。
作者
薛兆瑞
机构地区
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院
出处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5期49-52,共4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Taiyuan's Committee of the C.P.C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李颖.
共产国际、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J]
.安徽史学,2005(2):95-101.
被引量:8
2
桑杰.
用《江泽民文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体会[J]
.青海人大,2006(5):5-6.
被引量:60
二级参考文献
2
1
K.B.舍维廖夫.
张国焘关于中共成立前后情况的讲稿[J]
.百年潮,2002(2):52-57.
被引量:62
2
宁树藩,丁凎林.
关于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活动的回忆——陈望道同志生前谈话纪录[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3):1-4.
被引量:49
共引文献
66
1
曹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2):9-12.
被引量:3
2
颜廷平.
社会整合视野下国共合作历史考察与前景展望[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15-19.
3
沈桂萍.
中国特色宗教社会作用“两重性”论[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28-31.
被引量:2
4
周述杰.
论江泽民阶级阶层思想的形成及其时代意蕴[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28-32.
5
齐霜,贺贤春,姚学林.
对西藏农牧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几点思考[J]
.西藏发展论坛,2012(1):13-14.
6
马义新.
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与发展[J]
.西藏发展论坛,2012(3):31-36.
7
白显良.
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25-28.
被引量:4
8
索秋平.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植路径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7):68-69.
被引量:6
9
张学中,何汉霞.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化发展再审视[J]
.甘肃社会科学,2012(6):220-223.
被引量:1
10
苗瑞丹.
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之关键——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14(4):70-73.
同被引文献
60
1
肖铁肩,张相国.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化[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1):21-22.
被引量:4
2
田志飞.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S1):1-3.
被引量:4
3
石仲泉.
从党的历史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7,8(5):5-11.
被引量:4
4
雍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5):35-37.
被引量:16
5
石国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成果——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39-40.
被引量:6
6
梅荣政.
着力建设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学科[J]
.高校理论战线,2006(6):12-16.
被引量:4
7
单孝虹.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4):119-122.
被引量:2
8
田克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笔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设立的意义[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5-6.
被引量:10
9
陈占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定位及研究领域[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7.
被引量:2
10
刘金如.
马克思主义传入湖南的主要途径[J]
.求索,2006(10):146-14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梁斌.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的原因[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350-350.
2
陈云云,焦绍鑫.
2008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综述[J]
.宁夏党校学报,2010,12(6):16-19.
被引量:1
3
陈云云,焦绍鑫.
2006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若干问题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286-288.
4
孙菁菁.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2):30-33.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梁志平.
史学家缺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以近十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为中心[J]
.桂海论丛,2012,28(1):21-25.
被引量:2
1
杨群红.
中国共产党政治纪律的历史考察[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5):22-27.
被引量:4
2
秦玉琴.
高举“三个代表”伟大旗帜 开创新阶段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J]
.理论与改革,2001(1):5-7.
3
潘绍龙.
“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探究[J]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8(1):67-70.
4
邓维亮.
开创新阶段的理论建设事业[J]
.社会科学家,1999,14(1):16-20.
5
杨军伟.
改革创新阶段下高校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2):111-112.
6
包头:“三社联动”创新社会治理[J]
.领导决策信息,2014,0(45):22-23.
7
邓华和.
开创新阶段高校统战工作新局面的一个有益探索——坚持开好“双月座谈会”的几点体会[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41-43.
8
刘细清.
浅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及其经验[J]
.企业导报,2014(21):61-62.
9
娄延常.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等教育改革[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1):107-113.
被引量:5
10
李霞.
新形势下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J]
.经营管理者,2016,0(21):359-359+457.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