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格拉底方法”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对“两课”教学有各种消极情绪,“苏格拉底方法”的设计与运用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用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哲学推理论断,最后形成学生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从中认识到“两课”教学的重要性,改变学生的消极情绪。
作者
张荣云
机构地区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外语系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35-136,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苏格拉底方法
“两课”教学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周大平.
如何评价当代大学生[J]
.瞭望,2004(50):50-52.
被引量:3
2
常新人.
高校"两课"难在入耳入脑[J]
.瞭望,2004(48):51-53.
被引量:8
3
杨现勇.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消极心态与对策[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5):42-46.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韩风.
试论“两课”教育教学的价值[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7):48-50.
被引量:2
2
常新人.
高校"两课"难在入耳入脑[J]
.瞭望,2004(48):51-53.
被引量:8
3
周大平.
如何评价当代大学生[J]
.瞭望,2004(50):50-52.
被引量:3
4
闫海玉.
高校“两课”课程设置之我见[J]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4):302-30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1
1
周海.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功能缺失与体系重构[J]
.文教资料,2005(36):54-55.
被引量:12
2
杨现勇.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消极心态与对策[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5):42-46.
被引量:16
3
杨现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6):77-79.
被引量:44
4
鲍云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2):41-43.
5
鲍云飞.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4):43-44.
被引量:3
6
石月荣.
高校“两课”教学方法研究[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72-74.
被引量:1
7
曹青.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
.当代经济,2009,26(22):120-121.
被引量:5
8
杨柳.
浅谈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4):492-493.
被引量:3
9
曹加亮.
浅谈“毛邓三”课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43-44.
10
王丽新.
建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J]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9):83-8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
1
常新人.
高校"两课"难在入耳入脑[J]
.瞭望,2004(48):51-53.
被引量:8
2
杨现勇.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消极心态与对策[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1(5):42-46.
被引量:16
3
刘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政治课教师的应对策略[J]
.职业教育研究,2006(12):152-153.
被引量:1
4
萨兰.求索的心灵.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苏格拉底对话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
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引证文献
2
1
石月荣.
高校“两课”教学方法研究[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3(2):72-74.
被引量:1
2
郑怡然,曹连洋.
苏格拉底方法的优势与局限[J]
.北方文学(中),2012(7):184-184.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易善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探讨[J]
.天中学刊,2011,26(3):114-115.
被引量:2
1
约翰·S·布鲁巴克.
苏格拉底方法[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11).
2
李大圣.
重读“苏格拉底方法”——从新课改两则教例说起[J]
.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2004(8):36-38.
3
张秋菊.
苏格拉底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6):179-180.
4
李爱平.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
.才智,2011,0(17):91-91.
5
鲁彦娟.
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与作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20-120.
6
郑怡然,曹连洋.
苏格拉底方法的优势与局限[J]
.北方文学(中),2012(7):184-184.
7
陈晓慧.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不同[J]
.大科技(天才少年图说百科)(B),2013(4):31-31.
8
张宇,卓斌.
在深度“对话”中自然建构——《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学过程与评析[J]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7(1):69-73.
9
毛锡康.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6):110-111.
10
王爱锦.
对高校“两课”教学的几点反思[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100-102.
被引量:2
教育与职业
2008年 第3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