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城市就业方式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中,强关系力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弱关系力量假设只有在人力资本有一定积累时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本文分析了强关系作为转轨时期农民工市场进入方式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有效利用弱关系、拓展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的可能途径。
作者
马振华
机构地区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当代经济》
2008年第21期38-40,共3页
Contemporary Economics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强关系
就业方式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99.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83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1
1
李培林.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J]
.社会学研究,1996(4):42-52.
被引量:784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李培林.
中国乡村里的都市工业[J]
.社会学研究,1995(1):20-29.
被引量:24
2
崔传义.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1995(4):19-28.
被引量:11
3
张晓辉,赵长保,陈良彪.
1994: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实证描述[J]
.战略与管理,1995(6):26-33.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783
1
游艳玲,惠云.
求职渠道、企业所有制与农民工收入差距——基于2016年广州市农民工人资社保情况的调查[J]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1(2):178-199.
2
梁萌.
买卖不成仁义在:互联网技术影响下平台家政小时工的社会网络变迁[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S01):25-40.
被引量:4
3
杨梅,约其佐喜.
流动的“共同体”:一个凉山彝族村庄的人类学考察[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3(1):256-268.
4
张洋勇.
社会工作者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一项民办社工机构的行动研究[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1(1):147-205.
被引量:2
5
朱赫.
大学生的“颜值”认知与预期收入[J]
.青年研究,2021(3):63-72.
6
杨政怡,杨进.
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研究——基于人情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视角[J]
.青年研究,2021(2):17-31.
被引量:29
7
王晓磊.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分化的生成机制与社会后果——基于杭州市X区的田野调查[J]
.当代青年研究,2023(4):26-39.
8
汤兆云.
农民工流入地住房选择的代际比较及其政策完善——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沿海6省市数据[J]
.江苏社会科学,2021(1):36-43.
被引量:5
9
陈佩儿,黄晓星.
留港工作内地人士流动中的社会网络建构[J]
.当代港澳研究,2019(1):81-103.
10
李孟卿.
道路货运市场卡车司机关系网络初探[J]
.产业科技创新,2019(4):120-122.
同被引文献
37
1
赵耀辉,徐建国.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激励机制问题[J]
.经济学(季刊),2001(1):193-206.
被引量:113
2
陈占江,李长健.
新生代民工的发展困境及其解决机制[J]
.求实,2006(1):53-55.
被引量:42
3
梁雄军,林云,邵丹萍.
农村劳动力二次流动的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浙、闽、津三地外来务工者的调查[J]
.中国社会科学,2007(3):13-28.
被引量:95
4
中国农民工问题总研究报告起草组.中国农民工问题总研究报告.改革,2006,.
5
刘林平,张春泥.
农民工工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企业制度还是社会环境?——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工资的决定模型[J]
.社会学研究,2007(6):114-137.
被引量:227
6
刘传江,董延芳.
农民工的隐性失业——基于农民工受教育年限和职业学历要求错配的研究[J]
.人口研究,2007,31(6):8-15.
被引量:24
7
潘泽泉.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市场排斥与边缘化研究[J]
.天府新论,2008(4):94-98.
被引量:7
8
罗楚亮.
就业稳定性与工资收入差距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08(4):11-21.
被引量:67
9
高颖.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供需变动及分析[J]
.人口研究,2008,32(5):83-90.
被引量:26
10
章元,陆铭.
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
.管理世界,2009,25(3):45-54.
被引量:306
引证文献
3
1
朱耀斌.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进城的产业链构建的实证分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3):80-84.
被引量:6
2
唐志辉,朱耀斌,易丹.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进城的产业链构建的实证分析[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1X):55-56.
3
汪润泉,赵广川,刘玉萍.
农民工跨城市流动就业的工资溢价效应——对农民工频繁流动的一个解释[J]
.农业技术经济,2021(7):131-144.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张晖,张德生.
产业链的概念界定——产业链是链条、网络抑或组织?[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85-89.
被引量:28
2
吴红宇,何亦名.
选择就近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个体特征研究——基于1637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24(1):57-60.
被引量:3
3
张华,李晓阳,游文静,高巍.
农家乐的经济社会功能分析——基于成都市农家乐的考察[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24(1):75-79.
4
张华.
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13(2):80-84.
被引量:8
5
邱亚明,宋先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角下的“两化”互动研究——基于南充市的调查与分析[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24(2):16-22.
6
周雪亮,张纪海,韩志弘.
创新链驱动的科技园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6):105-112.
被引量:16
7
史清华,周颖萱.
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3):69-84.
被引量:10
8
康传坤,李静涵.
工作稳定性与农民工城市心理融入[J]
.社会发展研究,2022,9(3):143-161.
被引量:6
9
张连刚,史晓珂,彭志远.
社会网络何以提升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1):64-73.
被引量:7
10
石腾飞.
城乡融合发展与高龄农民工“返县就业”——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1):198-212.
被引量:5
1
段小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及原因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9):172-174.
2
庄俊强,陈莉平.
社会网络的构建与企业竞争力[J]
.价值工程,2006,25(1):69-71.
被引量:5
3
全国大中城市农民工市场需求调查[J]
.领导决策信息,2004,0(6):29-29.
4
周灵.
农民工市场出现三个新的发展态势[J]
.重庆改革,2002(9):28-28.
5
彭华涛,高维义.
高科技企业创业社会网络的构建与企业模式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5):46-48.
被引量:7
6
赵莉.
社会网相关理论及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0(2):120-124.
被引量:8
7
魏剑锋.
农民工市场与企业效率[J]
.消费导刊,2007,0(10):30-30.
8
张正平.
东北电网2000年前后水电建设发展概述[J]
.大坝与安全,1996,0(3):10-15.
9
郭文娟,薛惠锋.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34-36.
被引量:1
10
柯炳生.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政策选择[J]
.粮食经济研究,1991(2):11-13.
当代经济
2008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