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概念史:当代课程研究历史回顾的新路径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代的课程研究已从提高效率的技术旨趣转向一种更广泛理解课程的智慧旨趣,各种各样的话语、理论在课程领域竞相绽放,这既为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其成为必要。概念的变化和更迭,给我们提供了审视当代课程研究历史演变路向的极好视角。相对于对经典文本解读的"观念史"所具有的前后承接性、连续性,概念史则更突出了思想演进中的断裂性和历史性。概念史的研究有两条线索,其一,概念内涵的变化,其二,概念名称的变换。概念史的方法是构筑概念网络,而非简单地进行"种加属差"。
作者 刘徽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27,共6页 Global Education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重点课题“概念的寻绎:中国当代课程研究的历史回顾(1978--2008年)”(项目号:08CGJY006ZQ)的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知识的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1.
  • 2[美]威廉F·派纳等.理解课程(上)[M].张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1、41、25、27、27.
  • 3[美]丹尼尔·坦纳,劳雷尔·坦纳.学校课程史[M].崔允郝,等译.北京:教百科学出版社,2006,174.
  • 4[英]昆廷·斯金纳著,王加丰,郑菘译.霍布斯哲学思想中的理性和修辞[M]中文版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5[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0.
  • 6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 7何卫平.概念史的分析: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方法与实践[J].中州学刊,2007(2):132-137. 被引量:4
  • 8[英]沃尔什,李六珍译..教育:一个概念,多种用法[M]..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2-48、46..
  • 9[美]艾伦·C·奥恩斯坦 费朗西斯·P·汉金斯 柯森 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 10Quentin Skinner. (2002). Vision of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0.

二级参考文献15

  • 1伽达默尔 陈春文译.《哲学生涯》[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65-166页.
  • 2海德格尔 孙周兴译.《尼采》下卷[M].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041--1042页.
  • 3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M].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3、13-15、14-15、432-433、18、431、18页.
  • 4《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伽达默尔哲学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第111页.
  • 5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第13-14,21,11页.
  • 6伽达默尔.《自述》,载《真理与方法》下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788页.
  • 7伽达默尔.《概念史与哲学语言》,载严平主编.《伽达默尔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年,第153,156-157,147-148,150,159,156-162,158,151,159,157-159页.
  • 8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下卷,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514,787-788,592,731,642,788,588-605,570-573,746,747,731,630,606-621页.
  • 9伽达默尔.《作为哲学的概念史分析》,载《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洪汉鼎,夏镇平译,台湾版,第87-88页.
  • 10伽达默尔.《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洪汉鼎,夏镇平译,台湾版,第91页.

共引文献44

同被引文献103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