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院人性化医保管理
出处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57-858,共2页
Journal of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参考文献5
-
1王锦帆.论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重建[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8):5-8. 被引量:44
-
2姚兵.谈医疗服务质量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6):53-53. 被引量:22
-
3聂五英.医院如何降低医保病人支付比例[J].实用预防医学,2003,10(4):618-619. 被引量:6
-
4王容,冯国琼,谢艳艳,彭职权.现代医院如何应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J].重庆医学,2006,35(1):16-18. 被引量:6
-
5迟东英.浅谈“以人为本”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J].辽宁医学杂志,2007,21(6):395-395.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8
-
1黄培.“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医院,2005,5(8):116-117. 被引量:4
-
2李殿富,张铁山.医患沟通的障碍[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9):55-56. 被引量:76
-
3潘传德,王建华.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性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5,26(12S):63-64. 被引量:64
-
4潘习龙 周志奇 吕玉波.医院决策实战全录[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239.
-
5经纬.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4—63
-
6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63—177
-
7高爱萍,高颖宏,胡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J].中国卫生,2002(5):22-23. 被引量:9
-
8吴建成,彭炜瑛.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的主题[J].医学与社会,2003,16(3):37-38. 被引量:48
共引文献69
-
1金晖.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探讨[J].新疆医学,2011,41(S1):108-110.
-
2袁汉丽.走密切合作之路 创“三赢”局面[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0):66-67.
-
3李伟,王莹,李岩.试析医保实施中医保管理部门、医院和参保人员关系的协调[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26-27. 被引量:25
-
4朱永,赵传珍,张长英,徐莉.浅谈病区饮食管理[J].家庭护士(下半月),2007,5(1):67-68. 被引量:1
-
5徐宏文,初秋英.提高沟通技巧 密切护患关系[J].家庭护士(下旬),2007,5(4):67-68. 被引量:4
-
6马静松,史也夫.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8):62-63. 被引量:31
-
7石信峰.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1):55-56. 被引量:16
-
8关策,杜伟,庄惠丹.影像科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2):49-49. 被引量:5
-
9代剑,周睿,徐永刚,李毅志.医院信息系统与医保联网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医学,2007,36(23):2379-2380. 被引量:7
-
10任长海,王艳.加强门诊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07,5(6):4-7. 被引量:2
-
1江圣洁,黄飞翔.某三甲医院不同医保老年人医疗费用报销水平比较[J].预防医学,2016,28(8):807-809. 被引量:2
-
2韩彩欣,胡英杰,韩彩芬,曹志辉,杜宏巍,曹伊,张武杰.医保患者与非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对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01Z):290-290.
-
3黄秀芹,孔旭辉,戴书云.适应医改需要,加强医保管理,促进医院发展[J].西南军医,2011,12(3):578-579. 被引量:1
-
4李卫红,尤昭玲,黄贵华,刘丹卓.从循证医学角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8):613-615. 被引量:3
-
5张子彦,张宏卫,张敏,兰梅,徐志松,叶青.运用循证医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1):828-829. 被引量:2
-
6湖南:益阳市城镇居民医保对象生育补助得实惠[J].健康必读(健康新语),2010(7):4-4.
-
7内刊[J].中国医院院长,2010(18):22-22.
-
8黄燕.“湛江医保模式”有价值[J].中国卫生,2012(8):80-80.
-
9熊茂友.“四一三”模式问策平价医院[J].中国医疗前沿,2006,0(S1):30-34.
-
10朱铭来,奎潮.医改中商业健康保险不应被边缘化[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8(7):33-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