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庄子》中孔子形象变异原因新探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庄子》中的孔子有多张面孔,时而是儒家,时而是道家,时而是由儒入道,对这一现象大致有三种解说,一是"诋訾说",二是"助孔说",三是"尊孔说",这三种解说均忽视了庄子的人生理想和文本主旨,而有以儒家之功利观进行评判之嫌,因而未能揭示著者本意。本文试图从"形式即内容"这一理论视角作出新的解说,认为这一现象反映了著者对语言能否准确表达思想持怀疑态度,它是著者相对主义理论在语言观上的体现。
作者 张宜斌
出处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1期71-71,共1页 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