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韩合作解决朝核问题的战略进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韩两国在半岛无核化、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拥有共同的利益,构成了两国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基础。中韩两国在通过和平谈判协商解决朝核问题、帮助朝鲜进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以及构建朝鲜半岛和东北亚互信与安全合作机制方面积极合作,发挥着富有建设性的作用,成为推动半岛无核化并实现永久性和平的重要推动力量,并在共同努力实现半岛无核化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作者
李雪威
机构地区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政治系
出处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8年第11期38-46,共9页
Pacific Journal
关键词
中韩关系
朝核问题
东北亚局势
六方会谈
分类号
F752.731.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D815.2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3
1
任敏赫.《六方外长会议朝鲜要求承认其拥核国地位》.载《朝鲜日报》,2008年7月24日.
2
石源华.
六方会谈面临的新挑战与东北亚安全合作[J]
.现代国际关系,2007(8):8-13.
被引量:7
3
李河远.《奥巴马:朝鲜申报所有核武器才能解除制裁》.载《朝鲜日报》,2008年6月21日.
4
崔宇皙.《布什:若外交无法解决朝鲜不排除动武可能》.载《朝鲜日报》,2008年7月4日.
5
沈丁立.《朝鲜核试验和中朝关系及中国的选择》.载《青年参考》,2006年9月5日.
6
《美兰德公司预测朝鲜半岛的统一成本将比德国高》.载《国际先驱报》,2005年6月9日.
7
《关于朝鲜停战协定的文件》.第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8
《外交部: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平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载《新华网》2007年10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08年8月3日浏览.,
9
《韩国称朝鲜半岛和平机制应由中韩朝美四方参与》.载《新华网》2007年10月20日,hup://www.xinhuanet.com.2008年7月27日浏览.
10
《2007年10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举行例行记者会》,载《外交部网站》2007年10月9日,www.fmprc.gov.cn,2008年8月1日浏览.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石源华.
“六方会谈”机制化:东北亚安全合作的努力方向[J]
.国际观察,2005(2):15-20.
被引量:19
2
“卢武铉:韩国若想生存,既要亲美也要亲朝”.[韩]《朝鲜日报》,2007年3月27日.
3
“朝鲜:RSOI可能会导致六方会谈破裂”.[韩]《朝鲜日报》,2007年3月26日.
4
“韩国可能无法继续半岛无核化过程中的主导权”,韩联网(中文版),2007年4月7日,http://chinese.yonhapnews.co.kr.
5
“夹在中日两强之间韩国将如何自保?”.[韩]《朝鲜日报》,2007年4月27日.
6
“如果不是阳光政策,朝鲜应该进行改革开放”.[韩]《每日朝鲜》,2007年4月3日.
7
“李明博:‘包容政策已失败,推进朝鲜开放战略’”,[韩]《每日朝鲜》,2007年2月8日.
8
“张永达:如果大国家党执政可能会爆发南北战争”.[韩]《东亚日报》,2007年3月8日.
9
“朝鲜搞核武别无选择”.《东方早报》,2007年5月25日.
10
“韩统一部长官:日本抓住绑架问题不利于六方会谈”.[韩]《朝鲜日报》,2007年4月7日.
共引文献
8
1
龚克瑜.
如何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J]
.现代国际关系,2006(2):14-19.
被引量:9
2
何志工,安小平.
朝核六方会谈:从应对危机到东北亚安全机制[J]
.和平与发展,2008(3):38-43.
被引量:6
3
沈秋欢.
美国对印度、朝鲜核政策的比较研究:建构主义的视角[J]
.东南亚南亚研究,2009(3):18-22.
4
娄伟.
论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基本条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30(6):56-58.
5
姜龙范,王宇.
朝鲜核战略与东北亚地区的核扩散——兼谈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1):52-58.
被引量:3
6
马丹.
试析奥巴马政府对朝核政策及走向[J]
.学理论,2011(18):55-57.
7
张舒雅,易波.
浅析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政策[J]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1):28-31.
8
成晓河.
六方会谈再议:议程调整与机制建设[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6,33(4):59-7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23
1
董青岭.
从事件赋值走向关系赋值: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评《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2):154-155.
被引量:5
2
黄平.
东北亚地缘政治特点与中韩经贸合作趋势[J]
.人文地理,1997,12(1):33-38.
被引量:6
3
张耀光.
中国的海疆与我国海洋地缘政治战略[J]
.人文地理,1996,11(2):47-50.
被引量:23
4
阎学通,周方银.
国家双边关系的定量衡量[J]
.中国社会科学,2004(6):90-103.
被引量:117
5
李开盛.
中国对朝核问题影响的定量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4):48-53.
被引量:5
6
虞少华.
东北亚安全形势与中韩战略合作[J]
.国际问题研究,2010(5):30-35.
被引量:14
7
詹德斌.
“天安舰”事件后韩国对中韩关系的反思[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6):116-124.
被引量:12
8
王生.
中韩建交20年: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课题[J]
.东北亚论坛,2012,21(5):23-30.
被引量:8
9
王箫轲.
中韩经济相互依赖关系的比较分析[J]
.亚太经济,2013(5):91-95.
被引量:10
10
张键.
中韩关系发展现状及展望[J]
.当代韩国,2014(1):24-3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苏玲.
中韩合作解决朝核问题探析[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31(6):68-69.
2
王元,韩增林,彭飞,蒋开萍.
中韩双边关系演进过程及影响因子探析——基于事件数据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2019,28(5):35-4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魏中胤,沈山,贾广宇,马跃.
基于媒体事件的中亚、东盟区域对中国地缘关系判别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4):732-743.
被引量:7
2
李祺祥,游小珺,韦素琼.
基于事件数据分析法的两岸关系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22,31(3):514-526.
被引量:2
3
李淑琴,彭飞,刘春涛,王浩然.
地缘经济与人口资源耦合协调研究——以东北亚地区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2024,33(1):70-82.
1
苏玲.
中韩合作解决朝核问题探析[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31(6):68-69.
2
李宁.
“9.11”事件后东北亚安全形势与中韩合作[J]
.和平与发展,2002(3):38-40.
被引量:1
3
华传铭.
试析冷战后的中韩关系[J]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5):53-56.
4
黄长著.
发展中韩合作伙伴关系 促进东亚的和平与繁荣——祝贺金大中总统访华成功[J]
.当代韩国,1998(4):9-9.
5
张锦芳.
中韩合作新机遇[J]
.瞭望,2003(27):55-56.
被引量:1
6
顾媛媛.
加强中韩合作 推动东北亚区域一体化[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2):125-126.
7
陈祖明.
东北亚安全形势与中韩合作[J]
.和平与发展,2006(3):26-29.
被引量:1
8
马为民.
布什连任与朝核问题[J]
.东北亚研究,2005(1):19-23.
9
张英.
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与中韩合作[J]
.韩国研究论丛,2008(1):15-28.
10
王俊生.
联合国安理会第2270号决议与中韩关系新课题[J]
.东北亚学刊,2016(5):35-41.
被引量:3
太平洋学报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