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跨文化研究是将文学的内在的审美属性与外在的文化属性统一起来进行综合的间性研究。这种综合性和间性研究对文学共同性的探讨不是只找同而消除异,而是求同而存异,借异而识同,其目的是实现文论的"多元化普遍主义",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寻求文学理论新的生长点。跨文化研究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当代研究拓展了视野,为中国文论的现代性建构提供了理论平台。
作者
李娟
机构地区
安徽宿州学院文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24-28,共5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文化间性
普世诗学
文化中心主义
视阈融合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02
1
朝戈金.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J]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2):40-43.
被引量:8
2
单波,姜可雨.
“全球本土化”的跨文化悖论及其解决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41-48.
被引量:17
3
徐其超.
从传统跨向现代──四川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与外国文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3):1-7.
被引量:2
4
王炜烨.
少数民族文学:走向自身与面向市场──转型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特征的初步研究[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19(2):67-71.
被引量:1
5
刘万庆,莫福山,吴雅芝.
我国少数民族女作者及其创作简介[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2):119-123.
被引量:2
6
王平凡.
新时期民族文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J]
.民族文学研究,1986,4(6):3-7.
被引量:3
7
覃光广,冯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将现代系统论方法引入民族文学研究的断想[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6(4):79-81.
被引量:1
8
丁子人.
鲁迅文学传统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J]
.鲁迅研究月刊,1997(12):34-41.
被引量:6
9
郁龙余.
佛教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8(1):1-6.
被引量:2
10
马学良.
重视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J]
.满族研究,1988(1):3-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李娟.
互为镜像的他者:中西方文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3):71-75.
被引量:6
2
龚举善.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社会期待视野[J]
.甘肃社会科学,2015(5):29-33.
被引量:3
3
龚举善.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方法论选择[J]
.民族文学研究,2016,34(4):32-5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李婧.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翻译和民族文化心理探析[J]
.作家天地,2020(11):26-26.
2
王维维,王威.
解析比较文学中的翻译与误读[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193-194.
3
王维维,王威.
解析比较文学中的翻译与误读[J]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15-117.
4
刘玲华.
2015年文化研究热点管窥[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11):9-20.
5
王峰灵.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当代少数民族先锋文学的影响[J]
.贵州民族研究,2017,38(7):122-125.
被引量:1
6
张永刚.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J]
.大理大学学报,2018,3(1):1-7.
被引量:1
7
吴利军.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叙事探讨[J]
.中国民族博览,2018,0(2):116-117.
8
牛玫.
跨文化视角下西方文学作品鉴赏与翻译思考[J]
.当代旅游,2019(5):88-88.
9
龚道臻.
学术史视域中的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评龚举善教授的《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叙述框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141-144.
10
张永刚.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中国当代文论的基本关系[J]
.民族文学研究,2020,38(1):24-32.
1
李玫玫.
从中心到边缘:《孤独的伦敦人》对“文化中心主义”的消解[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4(6):60-61.
2
曹俊.
羞耻感的跨文化研究综述[J]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4):1-2.
3
杨小艳.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文化中心主义[J]
.文学界(理论版),2012(6):118-118.
被引量:1
4
李庆本.
间性研究与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理论创新[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1):138-148.
5
李雯娟.
视阈融合下的《长恨歌》研究[J]
.学理论,2011(36):178-179.
被引量:1
6
杨淑华.
论翻译文学的独立地位[J]
.外语与翻译,2010,17(3):11-16.
7
孙亚奇.
视阈融合下晏殊词的思想价值探究[J]
.学理论,2011(36):176-177.
8
陈文娟,王秀芬.
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的文化间性[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4):76-79.
9
邱国红.
文化间性的例证:中国诗歌审美范式对美国诗歌创作的影响[J]
.云梦学刊,2005,26(1):96-99.
被引量:16
10
于明侠,尚鹤龄,江晶波.
和谐的羁绊-文化中心主义——《喜福会》中母女冲突起因的深入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6):137-138.
民族文学研究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