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巴蜀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众多地域作家共同创造的民族新文学发展史。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巴蜀作家是一支实力相当雄厚的队伍。他们在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各个时段都发挥了奠基开派与砥柱中流的重大作用,在民族新文学的各个领域也有着非凡的创造和独特的风姿。追溯巴蜀作家为中华民族崭新文学世纪的诞生和民族新文学的成长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对当下中国文学的繁荣与民族风格的建构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
陶德宗
机构地区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5-150,共6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家
巴蜀
文学发展史
中华民族
新文学
文学走向
民族风格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K825.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穆仁.
关于吴芳吉的<<婉容词>>[J]
.中外诗歌研究,2000(2):27-30.
被引量:1
2
袁可嘉.
蕴藉明澈、刚柔相济的抒情风格——陈敬容诗选《新鲜的焦渴》代序[J]
.文学评论,1990(5):72-75.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7
1
李春秋.
古典品格 雅致情怀——陈敬容诗歌传统意象的解读[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8):61-62.
被引量:1
2
伍明春.
现代汉诗的一个重要话语据点——“九叶诗人”四十年代作品之特质研究[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40-46.
被引量:1
3
蒋登科.
陈敬容:在新鲜的焦渴中沉思与创造[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2):220-234.
被引量:4
4
李春秋.
陈敬容诗歌的色彩意象解读[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4):14-19.
5
林平乔.
论中国现当代女性诗歌的儒家文化意蕴[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7(4):68-76.
被引量:1
6
李春秋.
论陈敬容诗歌对当代女性诗歌创作的影响[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6(3):16-21.
7
李春秋.
从孤寂到广阔——论陈敬容诗歌思想内容的变化轨迹[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77-82.
同被引文献
9
1
黄怀军.
陈铨与尼采[J]
.中国文学研究,2009(1):102-105.
被引量:3
2
潘显一.
陈铨及其创作[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57-64.
被引量:3
3
秦川.四川抗战文艺运动述要[M].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编抗战时期西南的文化事业,成都出版社1990年版,230.
4
《评杨振声玉君》(《学衡》1925年3月第39期).
5
刘海声.《知名教授作家陈铨》,《富顺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1991年版,第179页.
6
陈铨.《从叔本华到尼采》,《清华学报》(北京),第11卷第2期,1936年4月.
7
陈铨.《国际赫格尔联合会第二届大会》,《国闻周报》(天津),第8卷第49期,1931年12月14日.
8
常风.《彷徨中的冷静》(书评),《弃余集》,北京:艺文社,1944年版,第92页.
9
宫富.
追求与失落的永恒矛盾——《米》与《天问》的叙事结构比较[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3):91-9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黄群英.
现代四川期刊文学中的戏剧作品探究[J]
.戏剧文学,2012(6):123-125.
2
孔刘辉.
人性拷问与哲理玄思——论陈铨的长篇小说《天问》[J]
.现代中文学刊,2012(4):94-10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伍丹.
论陈铨小说中的井盐文化[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5):39-42.
被引量:1
2
向荣.
论20世纪20年代四川现代乡土小说[J]
.当代文坛,2017(1):50-55.
被引量:1
3
陈思广,徐家盈.
作为哲学家的陈铨的长篇小说[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9,25(1):105-113.
被引量:2
1
庞永力.
青黄[J]
.散文百家,2009(1):9-11.
2
赵菲灵.
艾芜之“南行”研究[J]
.青年时代,2015,0(9):9-9.
被引量:2
3
师恭叔.
台湾文学的成熟与巴蜀作家的贡献[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81-86.
4
陆士根.
乌龟山[J]
.诗词月刊,2015(2):73-73.
5
文伯伦.
杨慎对诗歌体裁的创新[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994,14(1):44-47.
6
孙静轩.
文坛剪影[J]
.雪莲,2001,0(2):11-16.
7
孙静轩.
文坛剪影[J]
.雪莲,2001(1):16-21.
8
乔世华.
焦虑与自卑:当下中国文学挥之不去的阴影[J]
.政工学刊,2003(5):59-60.
9
何言宏.
重新逼近我们的现实——须一瓜论[J]
.上海文学,2005(11):67-73.
被引量:9
10
陈晓明.
70代,向后看,向前看,看透文学[J]
.文艺争鸣,2013(6):1-3.
被引量:6
文学评论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