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基于阶段论分析范式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可以从分工与分化视角理解生产性服务业起源,发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同源性,并从动态视角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阶段论,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关系分为形成阶段、融合阶段及国别分工阶段。
作者
施剑辉
丁培荣
机构地区
华侨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出处
《北方经贸》
2008年第11期45-46,共2页
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阶段论
分类号
F062.9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38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2
参考文献
2
1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
.经济学家,2006(6):35-41.
被引量:292
2
高传胜,李善同.
中国生产者服务:内容、发展与结构——基于中国1987-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2007(8):68-72.
被引量:53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荆林波.
信息技术对服务业的渗透与影响——对“鲍穆尔模式”的再思考[J]
.财贸经济,2004,25(7):20-24.
被引量:160
2
郑吉昌,夏晴.
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工的深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2):13-15.
被引量:86
3
顾乃华.
生产服务业、内生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4):34-39.
被引量:31
4
高传胜,刘志彪.
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5,17(8):35-42.
被引量:129
5
顾乃华.
我国服务业对工业发展外溢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
.统计研究,2005,22(12):9-13.
被引量:53
6
刘志彪.
论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J]
.中国经济问题,2006(1):3-9.
被引量:85
7
高传胜.
生产者服务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基于长三角的分析[J]
.现代经济探讨,2006(1):44-47.
被引量:25
8
刘志彪.
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5):36-44.
被引量:170
9
程大中.
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
.财贸经济,2006,27(10):45-52.
被引量:98
10
薛立敏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之研究[D].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1993.
共引文献
338
1
梁志会,张露,张俊飚.
土地整治与化肥减量——来自中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21(4):123-144.
被引量:93
2
周思思,孙涛.
国家高新区促进驻地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了吗?——兼及地本政策和制度的效应评估[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1(3):78-100.
被引量:1
3
陈佳锐,马仁锋,李佳洺,张文忠.
高原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及其产业关联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J]
.科技促进发展,2022,18(5):589-596.
被引量:4
4
宋马林.
国内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25-27.
被引量:7
5
原毅军,刘浩.
制造业的服务外包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4):1-6.
被引量:9
6
杨玲.
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中的警示——基于后工业时代对美国生产者服务业的深度探究[J]
.经济经纬,2009,26(5):52-55.
被引量:4
7
向永泉.
厦门制造业升级进程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0(4):28-32.
被引量:2
8
欧阳翰夫.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机理、区位及研究方法[J]
.改革与战略,2012,28(6):137-139.
9
潘伟娜.
广州与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S1):30-32.
被引量:2
10
唐国兴,段杰.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分析——以深圳市为例[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S1):92-9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53
1
徐雨森,王全伟,胡玉涛.
制造企业的生产服务内、外部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3):35-38.
被引量:2
2
贾勇,李冬姝,田也壮.
生产性服务业演化研究——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
.中国软科学,2011(S1):180-186.
被引量:9
3
杜晓君.
跨国公司国际生产模式:内部化、外部化与趋势[J]
.国际贸易问题,2005(8):68-73.
被引量:4
4
汪丁丁.
从“交易费用”到博弈均衡[J]
.经济研究,1995,30(9):72-80.
被引量:179
5
吕政,刘勇,王钦.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2006(8):5-12.
被引量:368
6
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
.经济学家,2006(6):35-41.
被引量:292
7
王玉玲.
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3):81-85.
被引量:12
8
陈柳钦.
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4):69-73.
被引量:62
9
杨小凯:《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载汤敏、茅于轼主编《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2集,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62页。
10
孙林岩,李刚,江志斌,郑力,何哲.
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J]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9):2307-2312.
被引量:279
引证文献
6
1
周静.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效应[J]
.改革,2014(11):45-53.
被引量:22
2
孙凯.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J]
.经济师,2016(9):48-49.
3
王玉辉,原毅军.
服务型制造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效应[J]
.经济学家,2016(11):37-44.
被引量:15
4
邹坦永.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关系演变——基于外部化—内部化的视角[J]
.改革与战略,2016,32(11):155-160.
被引量:4
5
綦良群,何宇.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模型及演进特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0):53-59.
被引量:9
6
计东亚.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中国商论,2011,0(9X):156-15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陆军.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综述[J]
.经济论坛,2013(11):112-115.
被引量:3
2
黄雅雯,黄先军.
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联动发展的研究综述[J]
.物流科技,2014,37(6):29-31.
3
戴翔.
中国制造业出口内涵服务价值演进及因素决定[J]
.经济研究,2016,51(9):44-57.
被引量:112
4
王玉辉,原毅军.
服务型制造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效应[J]
.经济学家,2016(11):37-44.
被引量:15
5
宣烨,余泳泽.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来自230个城市微观企业的证据[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34(2):89-104.
被引量:142
6
李美云,利尚仁.
基于供给创新的我国生产服务业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7,29(4):81-87.
7
张志元,周雪雪.
基于创新发展理念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
.长白学刊,2017(5):101-107.
被引量:3
8
黄宗远,肖珂,谭剑.
信息技术产业在纺织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机理[J]
.贵州社会科学,2017(10):105-113.
被引量:4
9
郑玉,王高凤,姜青克.
服务价值嵌入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6):43-54.
被引量:4
10
曹正勇.
数字经济背景下促进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制造模式研究[J]
.理论探讨,2018(2):99-104.
被引量:157
1
俞思静,陈通明.
创新驱动背景下浙江省区域特色经济与城市化关系研究[J]
.经营与管理,2015(11):104-106.
被引量:2
2
薛继龙.
江苏省人才资源状况分析[J]
.人事管理,2001(A05):4-7.
被引量:2
3
王心竹.
上海城镇化与房地产业的互动影响分析[J]
.上海房地,2014(6):7-11.
4
崔木花.
长三角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基于沪、苏、浙、皖的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4,33(11):76-85.
5
于强,韩庆璞.
河北省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发展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4(13):101-102.
被引量:5
6
杜峰.
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关系研究文献综述[J]
.北方经济,2010(20):17-19.
被引量:4
7
孙艳玲.
民办高校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关系[J]
.现代经济信息,2016(4).
被引量:5
8
窦剑.
从高校的角度谈如何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能[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4):74-75.
被引量:3
9
沈向华,赵晨.
创新:城市之“魂”[J]
.东北之窗,2006(6):12-14.
10
杨春生.
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关系探讨[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2):126-130.
北方经贸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