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8年第6期60-61,共2页
Northeast Asia Forum
同被引文献68
-
1胡格吉勒图.试论蒙古国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J].东北亚论坛,2001,10(3):81-85. 被引量:3
-
2尚佩峰,张军.对满都拉口岸境外跨境投资和金融服务情况的调查[J].内蒙古统计,2009(6):19-20. 被引量:2
-
3胡格吉勒图,毅敏.自由贸易区对中蒙经济合作的影响[J].武警学院学报,2004,20(5):37-38. 被引量:5
-
4林毅夫,蔡颖义,吴庆堂.外包与不确定环境的最优资本投资[J].经济学(季刊),2004,4(1):119-138. 被引量:24
-
5刘志彪,吴福象.贸易一体化与生产非一体化——基于经济全球化两个重要假说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2):80-92. 被引量:81
-
6娜琳.中蒙经贸关系现状及前景[J].东北亚论坛,2007,16(2):15-20. 被引量:15
-
7杨云母.蒙古:富有潜力的投资市场[J].当代经济研究,2007(6):20-22. 被引量:2
-
8保建云.中国对蒙直接投资的特点及问题[J].当代亚太,2007(6):27-32. 被引量:4
-
9江小娟.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J].经济前沿,2007(6):2-9. 被引量:5
-
10《“城际快车”为京津两地消费市场增添新动力》,经济日报,2009年2月17日.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卢春华.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以延边地区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6):113-117. 被引量:5
-
2王启颖.解析蒙古“多支点”外交战略及其影响[J].新远见,2010(7):34-41.
-
3王亚男,郭辅阳.东北亚主导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J].企业导报,2013(23). 被引量:1
-
4杨文兰.中俄蒙经贸关系的互动研究[J].经济论坛,2010(3):26-28. 被引量:1
-
5许金龙,高勇,熊曦.区域分工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10(4):49-51.
-
6李明权,韩春花.韩国已签署FTA中的农产品贸易规则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0,19(4):53-60. 被引量:24
-
7刘龙,宋丹.后金融危机时代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4):13-13. 被引量:1
-
8赵放.美韩FTA的起步、拖延及影响——以东亚区域合作为视角的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0,19(5):58-64. 被引量:9
-
9宫占奎,于晓燕.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中国[J].东北亚论坛,2011,20(4):14-20. 被引量:7
-
10赵金龙.韩国—欧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1,20(4):79-86. 被引量:5
-
1樊万选.走近加拿大农场[J].创新科技,2005(11):58-59.
-
2翟印礼,刘强.辽宁农业当跻身东北亚区域合作[J].农业经济,2005(10):19-21.
-
3张瑜.对外成片出让土地使用权效益指标初探[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0(12):20-23.
-
4陈清寿.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农牧业生产结构[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5(3):36-38.
-
5邵宗晨,曲京佳.中国化工阔步走向世界[J].中国石油和化工,1994(9):9-12.
-
6经管司站在苏州和北京举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班[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10(9):18-18.
-
7邓树生.广西水电建设与对外经济关系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76-79.
-
8学亮.魅力之城 永葆青春[J].民主,2008(12):43-45.
-
9李玉潭.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第12次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东北亚论坛,2006,15(6):29-30.
-
10胡长松,刘东林.乡镇企业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J].乡镇企业研究,2002(6):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