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班级社会属性的相关理论与多元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与不同的教育观念的支配下,班级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对班级社会属性进行多元动态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科学管理班级,进而有利于和谐班级社会的建设。
作者
董泽芳
伍海云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年第11期77-80,共4页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关键词
班级
社会属性
多元动态分析
和谐班级社会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毛景焕.
班级作为一个共同体:成员的相互平等和资源共享[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2):24-28.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25.
2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
3
(德)赫尔曼·施密茨.新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25.
4
(德)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41,139~140.
5
(美)玛格丽特·E·斯蒂芬森.童年的秘密·序.玛利亚·蒙特梭利.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6.
共引文献
15
1
汪昌华.
班级学生社会分层的涵义及成因[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6(2):22-24.
被引量:7
2
周丹.
试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特性[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12):17-18.
被引量:6
3
汪昌华,王守恒.
基础教育阶段班级学生分层现状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1):723-726.
4
罗孟祥.
构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平台[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2):22-24.
被引量:6
5
苏尚锋.
班级特性的建构与成形群体观[J]
.教育研究,2008,29(8):67-71.
被引量:7
6
虎技能,王晓军.
校本培训:边远农牧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以甘南藏族农牧区的研究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2008,13(4):80-82.
被引量:1
7
陈秀玲,董泽芳.
课堂是什么——几种不同的社会学研究取向[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23(6):58-62.
8
汪昌华.
论班级弱势学生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5):107-110.
被引量:1
9
汤亚军.
有效提高职业高中班主任德育的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8):24-24.
10
黄世满.
特色学校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文化建设思考[J]
.新课程学习(下),2013(11):12-12.
同被引文献
8
1
谢维和.
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J]
.教育研究,1998,19(11):19-24.
被引量:49
2
陶双宾,林李楠.
班级:初级群体还是社会组织——一个教育社会学论争的实证性解释和结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2):85-89.
被引量:5
3
程天君.
班级社会学研究(上):诸论述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8):15-20.
被引量:8
4
李文昊,祝智庭.
班级社会网分析:一种观察课堂学习的新技术[J]
.中国电化教育,2009(6):10-13.
被引量:7
5
宗锦莲.
论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一种社会学的视角[J]
.现代教育管理,2011(6):84-87.
被引量:2
6
李永生.
班级性质动态观[J]
.现代教育论丛,2000(4):36-39.
被引量:3
7
李长伟,李燕.
班级社会属性研究的多维视角[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13(5):14-20.
被引量:5
8
但柳松.
班级到底是什么——也谈班级的社会属性[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4(3):32-3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贾灵充.
离散与统合:大学班级文化属性和功能的微观分析[J]
.教育探索,2014(9):27-28.
2
刘娟.
班级文化的双重属性及其功能特征[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23-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冯佳佳,张晓文.
回顾与反思:我国班级文化研究综述[J]
.现代教育科学,2017(6):10-17.
被引量:4
1
胡怡芳.
职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多元分析[J]
.职教论坛,2004,20(12S):53-54.
被引量:2
2
廖学文,范光柱.
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探讨小学办学情况的应用[J]
.数理统计与管理,1990,9(3):20-25.
3
李介.
教学语言的多元分析[J]
.浙江教育科学,2006(4):32-33.
4
李伟,吴利红,杨晓彤.
小学“优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分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2(20):68-73.
被引量:1
5
姚文峰.
教育券制的多元分析[J]
.石油教育,2006(2):79-81.
被引量:4
6
王坤.
应用多元分析在学生成绩的测评的应用[J]
.中国科技博览,2012(28):621-622.
7
潘先云.
教学研究中的多元分析法初探[J]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14(3):86-88.
8
文正东.
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效能感关系探析[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6):127-132.
被引量:4
9
王瑾.
网络环境下女大学生职业发展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5(45):203-204.
10
马彩云.
做“真实”的班主任[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09(11):35-36.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