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华夏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976-977,共2页
Acta Medicinae Sinica
共引文献8
-
1张忠迪.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28(2):44-46. 被引量:13
-
2李卓梅.高职院校科研现状、问题、对策——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23):21-22. 被引量:12
-
3赵勇.大学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SWOT分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1):144-146. 被引量:3
-
4赵彦普.产业集群中校企合作因素分析[J].中国市场,2008(10):120-121. 被引量:2
-
5梁燕,耿燕,李相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的现状分析及研究方向的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6):249-250. 被引量:10
-
6严会超,邵玉昆.高校科技创新价值与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7):80-81. 被引量:6
-
7肖敬.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H大学科技创新能力[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6):247-248.
-
8原长弘,贾一伟.国内大学科技园研究文献综述:1995—2002[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3):90-95.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27
-
1郭利霞.以校企合作为核心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S1):65-67. 被引量:7
-
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4):5-7. 被引量:77
-
3马树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求是,2006(5):48-50. 被引量:122
-
4陈水生,翟伟杰.浅谈“换工式”校企合作对培养目标的影响[J].成人教育,2006,26(6):30-32. 被引量:9
-
5李亚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 走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办学之路[J].中国培训,2006(8):10-11. 被引量:10
-
6易峥英.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功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7):98-100. 被引量:64
-
7胡常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原因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6):22-24. 被引量:42
-
8田茵.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7(3):144-145. 被引量:29
-
9李汉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探[J].成人教育,2007,27(4):57-58. 被引量:36
-
10赵向军.高职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安徽职业与成人教育,2009.11.05.http://www.ahzcj_gov.cn/newsshow.jsp?ID=13118.
引证文献7
-
1陈文宾,沈兰,马卫兴,许兴友,祝春水.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6(31):238-239. 被引量:7
-
2陈文宾,周洪英,马卫兴,时露.高校教育改革新模式——校企合作的探索与研究[J].甘肃科技,2010,26(6):169-170. 被引量:6
-
3邓小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定位[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4(6):62-64. 被引量:4
-
4张春玲,武昕.中职药剂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45-46. 被引量:4
-
5张静,周怡.探索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借鉴国外校企合作模式[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2,22(6):74-77. 被引量:7
-
6何雨姝.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校企结合[J].时代教育,2013(2):35-35.
-
7杨桂玲.理工科院校MTI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2):95-9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9
-
1李松,马瑛,陈前利.高等院校校企“共赢”合作模式分析--基于中国和美国比较[J].科教导刊,2014(1):3-4. 被引量:11
-
2刘思奇.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3):54-55. 被引量:1
-
3张荣海.一般工科院校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4):48-49. 被引量:1
-
4董媛,郭亚平.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以陕财职院与陕西路安特实业有限公司为例[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8(6):40-43. 被引量:4
-
5邓小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角色定位[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4(6):62-64. 被引量:4
-
6唐小洁.高职院校不同校企合作模式的激励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4):87-88.
-
7陈福明,陈斌,李奎.以共建共管方式建设高职院校科技园区[J].中国高校科技,2011(6):77-78. 被引量:2
-
8车承军,路晓鸽.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J].中国冶金教育,2011,16(3):17-20. 被引量:3
-
9高丽丽,何红.医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9):200-200. 被引量:1
-
10卓晓华,张强.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以甘肃省卫生学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23-25. 被引量:3
-
1韩德超,席升阳,张翠.高校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博弈分析[J].价值工程,2005,24(11):35-37. 被引量:6
-
2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3):58-59. 被引量:54
-
3崔峦.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J].小学语文,2010(9):4-5. 被引量:10
-
4刘俊赟.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20):59-59.
-
5吴圣勇.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效果[J].人民教师论坛,2009(6):56-57.
-
6伊丽娜.信息化时代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6,0(12):143-143. 被引量:1
-
7李莉,杨术亮.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下旬),2015(1):86-86. 被引量:4
-
8杨碧莹,隋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2(16):92-93. 被引量:2
-
9李晓旭.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2):26-31.
-
10王海燕.孩子,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走——谈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合作沟通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