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范柳原与贾宝玉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范柳原和贾宝玉生存于不同的时空和文化背景中,但他们的追寻与愿望表现出人类终极追求的某些共同旨归,具有超越时空的共性存在价值。在世人眼里他们都是离经背道的富家子弟,而在人性深处两人都向往真善美。他们都注重感性自由,希望保持和恢复人类纯良的自然本性,反感导致虚伪的人的社会性。他们都试图在现实生活中建立真我的世界,还原人的自由自然本质。这种独特的自主性与超然世外的态度使二人游离于社会规约之外,产生了与社会主流文化认同上的相互抵触,从而使自我陷入困惑与孤独之中。他们同样都追求升华的爱情境界,寻求心灵的契合与交融。从日常生活和艺术中,他们体悟到了命运无常、短暂和永恒的对立,表现出了一种形而上学层面的哲学反思。
作者 陶小红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140,共23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8

  • 1迅雨.《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11).
  • 2《自己的文章》.《瓜豆集》.
  • 3《烬余录》.《张爱玲散文全编》.
  • 4《谈音乐》,《张爱玲典藏全集》第3卷,页140—141,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 5邵迎建著.《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的第一章.三联书店,1998年6月第一版.
  • 6柯灵.《遥寄张爱玲》[J].香港文学,1985,(2).
  • 7《忆胡适之》,《张爱玲散文全编》第309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一版.
  • 8陈思和.《关于张爱玲现象》,《犬耕集》第203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
  • 9《有几句话同读者说》,《传奇》第354页.“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2月,第一版.
  • 10孟悦.《中国文学“现代性“与张爱玲》,《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第348页,王晓明主编,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7月,第一版.

共引文献24

同被引文献16

  • 1吕启祥.花的精魂 诗的化身——林黛玉形象的文化蕴含和造型特色[J].红楼梦学刊,1987(3):48-67. 被引量:26
  • 2刘敬圻.林黛玉永恒价值再探讨[J].求是学刊,1996,23(5):61-67. 被引量:5
  • 3董晔.二十世纪林黛玉研究综述[J].明清小说研究,2003(4):169-181. 被引量:8
  • 4苏童.《张爱玲让我想起了林黛玉》,见刘绍铭,梁秉钧,许子东编.《再读张爱玲》第319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
  • 5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辞源》(1-4合订本)第0968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
  • 6张爱玲.《我看苏青》,张爱玲集.《流言》第258页,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
  • 7蒋和森.《林黛玉论》,见其著《红楼梦论稿》第9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 8蒋和森.《(红楼梦)人物资》,见其著《红楼梦论稿》第18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 9张爱玲.《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原载于1944年12月9日上海《海报》.此文收于张爱玲《倾城之恋》,见第462页,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
  • 10涂瀛.《红楼梦论赞·林黛玉赞》,见一粟《红楼梦卷》第127页,中华书局,1963年.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